【第一商用車網 原創】
自9月份起, 我國新能源重卡市場一直保持3000輛以上水準,接連創造年內最高月銷量。但其中有一個細分領域始終未能與新能源重卡市場“同步”創新高,這就是自6月份起已連續5個月跑輸新能源重卡市場“大盤”的新能源自卸車市場。
11月份,新能源重卡整體銷量同比大增126%,并再次刷新了年內最高月銷量紀錄。新能源自卸車市場能“同步”一次嗎?能否結束連續跑輸新能源重卡市場“大盤”的尷尬局面?請看第一商用車網的分析報道。
11月實銷766輛 環比增長20% 同比增長25%
根據第一商用車網掌握的終端銷量數據(交強險口徑,不含出口和軍車),2023年11月份,國內新能源重卡銷售4632輛,環比10月份增長36%,同比增長126%,同比增速較上月明顯擴大。這其中,新能源自卸車銷售766輛,環比增長20%,同比增長25%,同比增幅較上月(+39%)有所縮窄。11月份,新能源自卸車市場交出了與新能源重卡市場整體相同的,環比、同比雙增的“成績單”,但25%的同比增幅比新能源重卡市場整體增幅低了101個百分點,繼續跑輸新能源重卡市場“大盤”,新能源自卸車已連續6個月跑輸新能源重卡市場“大盤”,今年前11個月,新能源自卸車“跑輸”的次數已達到8次。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繼續跑輸“大盤”,但新能源自卸車市場終于與新能源重卡市場“同步”了一次,因為766輛的銷量也創造了今年新能源自卸車市場的最高月銷量。
第一商用車網分析認為,今年一季度的3個月,新能源自卸車市場整體銷量均不高,主要是受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于2023年1月1日起退出而需求被提前透支的影響;4月份開始,上述影響越來越小,二季度的3個月新能源自卸車市場平均銷量達到535輛(一季度平均銷量約350輛),7、8兩月又再次回落至一季度水平,所幸自8月份起連續四個月環比實現增長,8-11月新能源自卸車平均銷量超過600輛,比今年上半年平均400余輛的表現好了許多,比去年平均月銷量也高出一大截(去年平均月銷量約510輛,本文中的“自卸車”均指“重型自卸車”,編者注)。
2023年1-11月,新能源自卸車在新能源重卡市場占到19.3%的份額,低于2022年全年24.47%的占比,與2022年1-11月(24.29%)相比也有所縮窄。截止到11月份,新能源自卸車在新能源重卡銷量占比仍遠高于自卸車在重卡整體銷量中的占比。2022年,自卸車在重卡整體銷量占比僅有10.64%,今年1-11月更是下降到7.89%,但從這個角度也能明顯看出自卸車領域的新能源化進程非常快。
從最近幾年國內新能源自卸車銷量月度走勢圖可見,代表2022年的藍色曲線始終處于2021年的綠色曲線上方。2023年,新能源自卸車市場的發展“曲線”變得不同了,開始與上年曲線有了“相交”。今年以來,這種“相交”已出現多次,新能源自卸車市場走出一個降-增-降-增-增-降-降-增-增-增-增的走勢,是今年新能源重卡市場中走勢最跌宕的細分領域。
2023年11月份,國內重卡市場終端需求較上月繼續下滑,重卡整體實銷4.88萬輛,環比10月份下降12%,同比增長47%,其中自卸車實銷僅3561輛。11月份,新能源自卸車在自卸車終端銷量占比為21.51%,新能源自卸車在自卸車終端銷量占比已連續兩個月超過20%;1-11月,新能源自卸車在自卸車終端銷量占比為11.87%,與2022年全年占比(12.03%)相比有所縮窄,但仍是重卡市場中新能源滲透率最高的細分領域(1-11月新能源重卡在重卡終端銷量占比為4.86%)。
從燃料種類看,2023年1-11月新能源自卸車技術路線以純電動為主,這與整個新能源重卡市場情況相同,但純電動車型在自卸車領域的占比比在整個新能源重卡市場占比(89.9%)高出不少。1-11月,在全國各地掛牌上路的5401輛新能源自卸車包括5065輛純電動車型(其中有2862輛為換電自卸車),31輛混合動力車型和305輛燃料電池車型,占比分別為93.78%、0.57%和5.65%。
2023年1-11月,全國共有30個省(市、區)有新能源自卸車掛牌上路,區域分布仍呈現出極不均衡的狀態,上牌量前4位的四川、河北、山東和河南(上牌量超400輛),占到1-11月新能源自卸車終端銷量一半以上(54.66%)。具體到城市來看,2023年1-11月新能源自卸車上牌量排名靠前的城市有成都、鄭州、上海、保定、濟南、唐山、石家莊、徐州、洛陽等市。
月榜冠軍易主宇通年內首次摘冠 重汽累計份額大漲
2023年,新能源自卸車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月榜排名每月都會發生變化。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自卸車月銷量榜冠軍的位置一直由徐工和三一兩家企業輪流坐;7月份,中國重汽首次摘得新能源自卸車月銷量榜冠軍;8-10月,徐工、三一和遠程先后摘得新能源自卸車月榜冠軍;11月份,新能源自卸車月銷量榜冠軍再次易主,宇通年內首次摘得這一細分領域的月銷量榜冠軍,截止到11月份,今年新能源自卸車市場已出現了5位月榜冠軍。
11月份,宇通以178輛的銷量年內第一次摘得新能源自卸車月銷量榜冠軍;重汽和三一分列2、3位,分別實銷新能源自卸車114輛和110輛,兩家企業11月份銷量僅差4輛,競爭非常激烈;遠程以67輛的銷量位列月榜第4位;福田和上汽紅巖分別以54輛和50輛的銷量位列月榜第5、6位,兩家企業差距同樣很小;排名11月份月榜7-10位的解放、東風、徐工和陜汽銷量均在20-50輛之間,差距也很小,其中東風和解放僅相差了2輛,排名靠后企業間的排位競爭同樣非常激烈。
2022年全年,新能源自卸車領域的參與者達到20位,2023年11月過后,這個數字已超過去年全年,達到21家(去年同期為18家)。從市場玩家的角度看,各家重卡企業仍對這個市場充滿熱情,目前的懸念是今年最終會有多少家企業進入這個“賽場”參與競爭?最后一個月還會不會有新“玩家”進場?
2023年1-11月新能源自卸車企業銷量表(單位:輛)
(注:數據均為新能源自卸車底盤生產廠家銷量,改裝廠家銷量未單獨列出)
今年1-11月,新能源自卸車累計實銷5401輛,同比增長19%,累計銷量增幅較10月過后(+18%)擴大1個百分點。具體到各家企業來看,仍是有人歡喜有人愁:重汽今年1-11月銷量暴漲1872%,領漲市場并殺入行業前三;上汽紅巖累計銷量增幅也近乎破百,同比大增了95%,比亞迪今年1-11月銷量同比增長了137%,是另一家累計增幅破百的企業;徐工、遠程、解放和陜汽等企業累計銷量實現增長的同時,也跑贏新能源自卸車市場整體增幅,同比分別增長了22%、27%、29%和36%,三一今年1-11月銷量也實現增長,但增幅低于新能源自卸車市場整體增幅。與此同時,仍有多家企業累計銷量降幅達到兩位數,下降最嚴重的企業今年1-11月銷量同比下降了47%。
從市場份額看,今年1-11月新能源自卸車市場有5家企業份額超過10%,其中累計銷量排名前兩位的三一、徐工分別超過1000輛和900輛,分別達到1036輛和911輛,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9.18%和16.87%。
排名3-5位的重汽、遠程和宇通累計銷售均超600輛,分別達到710輛、624輛和616輛,分別搶到今年1-11月新能源自卸車市場13.15%、11.55%和11.41%的份額,其中重汽的市場份額較去年同期分別提升了12.35個百分點,是新能源自卸車領域市場份額提升最多的企業;排名6-8位的紅巖、解放和陜汽累計銷量也均超過200輛,市場份額分別為6.61%、5.2%和3.76%;排名9-11位的北奔、福田和東風累計銷量也均超過百輛,市場份額分別為2.91%、2.8%和2.43%。11月過后,新能源自卸車累計銷量超百輛的企業達到11家,排名累計銷量榜第12位的比亞迪離累銷百輛僅一步之遙,2023年新能源自卸車累銷超百輛“俱樂部”在最后一個月還有擴容的可能。
結語:
11月份,新能源自卸車市場迎來2023年的第7次增長。 11月過后,新能源自卸車比新能源重卡市場整體增幅(+47%)低了28個百分點。據第一商用車網的觀察,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重大項目開工開建的“利好”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并沒有明顯地體現在銷量上,而從時間上看,這些“利好”基本已沒有希望在2023年內 “變現”了。根據第一商用車網掌握的數據,去年12月份重卡市場創造了超6000輛的史上最高銷量,新能源自卸車銷量也超過1500輛,因此,無論是新能源重卡市場整體銷量,還是包括新能源自卸車在內的任何一個細分市場,能不能以增長收官2023年懸念都非常大,請關注本站的后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