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市場轉暖 一季度車用發動機銷售普遍增長
隨著2008年一季度的結束,盡管出現了自然災害、原材料漲價和宏觀經濟調控漸緊等一系列負面因素影響,中國汽車季度產銷量已然雙雙躍上了250萬輛臺階,并且3月份單月產銷量也都突破100萬輛,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與汽車整車產銷形勢相符,車用發動機產銷也站上了新的高度。
產銷率高企3月份市場強勢轉暖
據最新一期的《中國汽車工業產銷快訊》統計,2008年1~3月,納入統計范圍的53家國內汽車發動機企業,累計生產發動機229.41萬臺,累計銷售發動機240.12萬臺,與2007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7.15%和24.91%。由于在經歷一二月份的相對低迷和3月份汽車市場的急速轉暖之后,3月份當月車用發動機的產、銷量分別達到91.41萬臺和91.58萬臺,當月產銷率和一季度累計產銷率分別達到100.19%和104.67%。這從一個側面也說明了整體汽車與發動機市場的紅火。另外,以功率為單位統計的車用發動機季度累計生產量增長率為25.73%,這一數值達到了以臺數統計的季度累計生產量增長率17.15%的1.5倍,說明車用發動機功率以大致相當于高出臺數增長率50%的速率在增長。其中,尤以廣西玉柴和長安集團在這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單從統計數據上看,這兩家企業的平均單臺發動機功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截至2008年3月底,總計53家發動機企業中,廣西玉柴、柳州五菱柳機、長安集團、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一汽集團、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奇瑞、東風本田發動機、上海通用、北京現代、一汽豐田(天津)發動機、廣汽豐田發動機、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和東風日產乘用車,位居一季度累計生產量排序的前15位。從生產量較大的企業看,一季度生產量超過3萬臺(平均月產達1萬臺以上)的企業達到了創紀錄的28家;單季生產量超過6萬臺(平均月產達2萬臺以上)的企業達17家;單季生產量超過9萬臺(平均月產達3萬臺以上)的企業有8家;單季生產量超過12萬臺(平均月產達4萬臺以上)的企業有3家。廣西玉柴一枝獨秀,以將近16萬臺(平均月產超過了5萬臺)的生產量雄踞榜首。
總生產量排序前5名企業的季度累計生產集中度為28.04%,比上一年度同期下降3.15個百分點;排序前12名企業的季度累計生產集中度為55.06%,比上一年度同期下降3.92個百分點。生產量基數大的企業累計生產量平均增幅被生產量基數處于中游的企業超過,以及乘用車與商用車生產全面開花,造成了一年來發動機企業生產集中度的不斷下降。
重型柴油機統領市場增長
按燃料類型劃分,柴油機產銷保持了比汽油機更好的發展勢頭,前3個月共計分別完成63.69萬臺和64.80萬臺的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21.20%和30.84%。同時,一季度累計產銷率達到101.74%,說明市場狀態趨熱。
從柴油機企業的表現看,2008年前3個月統計在內的25家柴油機企業中,平均月產量達到1萬臺的企業有7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家;廣西玉柴以15.99萬臺的單季產量,超過居于第二位的一汽集團50%以上的產量而高居第一位。居于累計生產量前7位的廠家排序為:廣西玉柴、一汽集團、濰柴控股、昆明云內、東風汽車、東風朝柴和中國重汽集團。其中,排序前5名企業的累計生產集中度為68.70%,比上年同期下降1.43個百分點;排序前7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80.29%,比上年同期下降0.35個百分點;若再加上揚柴和江西江鈴,則排序前9名企業的累計生產集中度為88.86%,比上年同期下降0.44個百分點。柴油機生產集中度變化(下降)小于整體車用發動機的幅度,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市場結構。從報表可以看出,如果再加上排序第10位的北汽福田,則前10家企業的季度累計生產集中度已達92.14%,完全可以代表整個柴油機市場的狀況。
許多行業專家原本預期,由于宏觀調控等因素,柴油車與柴油機市場會在今年有一定幅度的下挫。目前來看,由于年初南方冰雪災害的影響,基礎建設投資反而由此獲益;再加上以運煤為主的各種資源性貨物的運輸在一季度有較集中的體現,對貨運的需求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這從重型貨車一季度生產量同比增長51.56%這一數字已經有了足夠的反映。由于市場的支持,前10位柴油機企業中,幾家以重型柴油機為主的企業表現良好。廣西玉柴雖然季度生產量同比增長率(14.70%)不高,但它還是以一家即占整個柴油機市場25.10%的巨大份額,統領了柴油機行業的前進步伐。其他表現相對突出的企業有:濰柴控股(季度生產量同比增長53.56%)、中國重汽集團(50.03%)、北汽福田(46.55%)、東風汽車(42.48%)和一汽集團(40.46)。如果從一年的較長期因素來看,由于今年是地方政府的換屆之年,基礎建設會不會在“十一五”規劃中期來一個小的高潮,這還要由市場去檢驗。
汽油機企業迎來強勢普漲階段
汽油機方面,2008年前3個月累計產、銷量分別為165.61萬臺和175.21萬臺,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5.63%和22.84%。同時,一季度累計產銷率高達105.80%,與柴油機一樣表現出了強勁的熱銷勢頭。在統計的38家汽油機企業中,柳州五菱柳機、長安集團、一汽-大眾、上海大眾、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奇瑞、東風本田、上海通用、北京現代、一汽豐田(天津)發動機、廣汽豐田發動機、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東風日產乘用車、吉利和神龍等企業,居于生產量排序的前15名。其中,前5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35.12%,比上年同期下降3.18個百分點;前9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55.86%,比上年同期下降4.26個百分點。
平均月產量達1萬臺以上的汽油機企業已達21家,比一年前多了4家;而平均月產量達2萬臺以上的企業有13家;平均月產量達3萬臺以上的企業有6家;平均月產量達4萬臺以上的企業有2家。其中,平均月產量達萬臺以上的企業中表現較為搶眼的是:重慶長安鈴木(季度累計生產量同比增長率95.40%)、吉利(82.77%)、東風本田(78.20%)、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55.07%)、東風日產乘用車(48.61%)、一汽豐田(天津)發動機(40.23%)、上海通用(28.88%)、東風本田發動機(23.19%)、上海大眾(22.55%)和長安福特馬自達(21.87%)。而相對表現稍弱的有沈陽航天三菱(-25.59%)、神龍(-20.27%)、廣汽豐田發動機(-16.16%)和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14.06%)。以上增勢較好的發動機企業,其良好的銷售態勢從其配套的整車企業的季度生產量增長率中也可得出一定的結論:如上海通用東岳為89.44%,東風本田78.20%,一汽豐田銷售77.28%,長安福特馬自達65.91%,重慶長安鈴木53.59%,上海大眾23.14%,東風日產20.61%。
值得注意的是,以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等幾家為代表的日系發動機企業取得較快速增長,一些自主品牌發動機企業由從無到有到站穩腳跟,以及一年中又有兩家新企業加入統計行列,形成了汽油發動機市場的生產集中度一直呈逐漸下降的趨勢。但從企業的受益程度看,在乘用車生產中,1.0~2.5升排量汽車增幅最大。其中,大于1.6升、小于等于2.0升的車型,一季度累計生產量同比增幅為21.09%;大于1升、小于等于1.6升排量累計生產量同比增幅為15.40%;大于2.0升、小于等于2.5升累計生產量同比增幅為14.00%。以上表現優異企業的產品排量基本上都落在了1.0~2.5升這一最普遍的區域。另外,與發動機有一定相關性的數據顯示,乘用車中自動擋車型一季度的同比增長幅度為23.64%,遠遠大于手動擋車型的增幅,在一定程度上也為發動機平均功率的提升打下了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