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價格持續上漲,商用車面臨市場挑戰
漲!漲!!漲!!!鋼材價格上漲,鐵礦石價格上漲,石油價格上漲,有色金屬價格上漲,橡膠、塑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真可謂“漲聲一片”。由于商用車原材料主要為鋼材、橡膠、塑料件,所有2008年的這次原材料價格上漲,可謂是“全線上揚”。2008年年初那場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帶給中國汽車業的風暴剛剛過去,而一場成本全面上揚的風暴又向汽車行業襲來。鐵礦石的漲價對于轎車生產成本的影響相對而言并不大,真正面臨更大危機的是鋼筋鐵骨的商用車。單是一個鋼材價格上漲就已經讓“渾身是鋼”的商用車“全身不適”;更何況今年汽車業面對的還有那破100美圓的石油價格所帶來的相關產業鏈產品的價格上揚。雖然2008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帶給汽車市場的多米若骨牌效應,還未完全顯現,但是很多商用車企業已經明顯感覺到壓力。業內人士驚呼,面對新一輪鋼材等原材料價格的全線上揚,中國汽車業大洗牌的時刻已經到來。
高位運行,四大因素支撐鋼材價格持續上漲
今年,中國鋼鐵工業運行出現新變化,產量增幅回落,鋼鐵出口大幅回落,鋼材價格上漲。與此同時,目前國內鋼鐵業面臨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成本上升三大挑戰。
今年,鋼材價格上漲,價格指數創歷史新高。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市場監測,1-2月我國鋼材市場總體價格水平比年初上漲3.8%,比去年同期上漲29.7%。分月來看,漲幅逐月攀升,1月份比去年12月份上漲1.9%,2月份比1月份上漲3.7%。分品種來看,漲幅較大的品種主要是板材、管材和優質鋼材。中信證券研究部首席分析師周希增近日表示,鋼材價格仍有上漲空間,去年預測的每噸鋼材突破1000美圓已經為期不遠。
專家認為,2008年鋼鐵業面臨高成本、高價格、高利潤的運行局面。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進口鐵礦石價格的上漲,使每噸鋼礦石成本上漲340元;其次,是煤炭成本上漲,如動力煤價格上漲20%,能源成本就上漲160元/噸,依靠進口礦石并有運輸長單企業,合計成本上漲500元/噸,鋼價上漲10%。
由于上游原料價格的連續上漲,導致鋼廠出廠價格上調。如寶鋼上調了一、二季度鋼材價格,武鋼四個月連續上調鋼價,幅度達到20%,華北五家鋼鐵企業3月份線材價格每噸上調500元。
從各地鋼材庫存情況看,前期庫存上漲主要來自季節性因素和貿易商看漲惜售情緒,近期主要是鋼材價格上漲之后,,社會庫存與企業庫存之間的重新平衡,如果扣除季節性因素,庫存并未明顯增多,這將有利于后期鋼材價格的繼續上升。
周希增說,在進口鐵礦石的成本中50%為運輸成本,而能源成本占到鋼鐵企業生產成本的25%左右。在1973-1974年,當時石油價格只有40美圓/桶,而當時鋼材價格達到700美圓/噸以上。目前,石油價格超過100美圓/桶,鋼材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陳中濤認為,從目前來看,國內鋼材市場價格保持高位運行的支撐條件仍然較多,主要有四大因素支撐鋼價。第一是國內市場需求將繼續保持旺盛。尤其是汽車鋼材市場需求旺盛,競爭激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姚杰認為,伴隨著我國汽車業的高速發展,今后幾年汽車行業對鋼材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根據2008-2020年汽車產量及保有量預測,到2010年,汽車行業對汽車用鋼的年需求量將上升到1637萬噸,2015年達到2100萬噸左右,2020年有望達到2700萬噸左右;第二是近期國際鋼材市場價格繼續看漲。二月份國際鐵礦石價格65%的漲幅底線浮出水面以后,為保證利潤空間,全球各大鋼鐵生產商開始大幅上調價格。整體上看,3月份,國際鋼材市場價格繼續保持高位上揚局面;第三是鋼鐵生產成本繼續呈攀升走勢,對鋼材價格的支撐作用尤為突出。進入2008年,鋼材生產成本繼續呈上升趨勢,不僅是 鐵礦石,包括煤、焦、電、人力在內的所有成本都在上漲。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鋼鐵生產企業紛紛上調出廠價格;第四是鋼鐵生產的外部環境趨緊,鋼鐵生產制約因素增多,生產增速繼續減緩。
水漲船高,鋼價上漲對商用車沖擊影響很大
鋼材是汽車工業需求量最多的重要原材料。目前,全球汽車制造業在全球所消費的鋼材已超過了1億噸,加上零部件所消費的鋼材,全球每年僅汽車行業消費的鋼材就超過1.5億噸。資料表明,載貨汽車用鋼鐵材料量占整車所需材料的85%,轎車鋼鐵材料用量占整車的64%,制造一輛轎車的實際鋼材消耗至少在1噸左右,載貨汽車所用的鋼材則更多。據了解,汽車用鋼品種主要包括鋼板、優質鋼、型鋼、帶鋼、鋼管、金屬制品等。用量最大的有兩大類,一類是板材,即薄板和中板,主要用于制造車身、駕駛室、車架、車廂等零部件;另一類是結構材料,即碳素結構鋼或合金結構鋼,主要用于制造汽車及發動機的關鍵零部件如齒輪、各類軸件、軸承、彈簧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主任錢平凡指出,鋼材是商用車制造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約占商用車重量的70%-80%,而目前我國卡車技術含量相對而言比較低,很大程度上是賣鋼鐵。所以鐵礦石的價格上漲就直接導致了商用車的壓力上漲。當然這也并不是說我國沒有附加值高的商用車 。
俗話說:“水漲船高”。鋼鐵價格的全線上揚、持續攀升,對我國汽車生產企業特別是商用車企業的沖擊影響巨大。原材料漲價,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據了解,鋼材價格占商用車制造總成本的20%,車用鋼材主要集中在冷熱軋板、酸洗板、鍍鋅板、鋼管等產品上。中國的商用車價格在國際而言是很低的,企業的凈利潤極低。從商用車產品類別看,利潤很低、競爭最為激烈的輕卡市場,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沖擊影響也最大。因而面對農村市場和城郊低端用戶,價格低廉,多數企業的輕卡利潤也就1000多元,甚至低的僅幾百元而已。按照2至2.5噸的鋼材使用量,成本的價格上漲,使得本來已經很低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相對于輕卡,中重卡和客車鋼材使用量更大。有業內人士分析,一般情況下,1.6噸鐵礦石可生產1噸鋼,而重卡和大客車一般自重都在3噸以上,鋼鐵漲價后,單是每臺的進料成本就上升3000-5000元以上,而這僅僅是鋼鐵一項原材料的成本。由于商用車原材料主要為鋼材、橡膠、塑料等,所有2008年的這次原材料價格上漲,可謂是“全線上揚”。如此巨大的成本漲幅對原本就利潤微薄的商用車來說,將是極大的考驗。作為全球最大的客車生產國,中國客車企業的贏利能力卻始終不高。金龍汽車和宇通客車銷量分居全球第一、二名,可是來自這兩家企業的相關數據卻顯示,金龍汽車和宇通客車的凈利潤分別為12.89%和14.77%,其毛利率均在3%-4%之間。其他的一些小型的客車企業,毛利潤率則更遠遠低于這一水平。部分企業已經徘徊在虧損的邊緣。如果不堪重負,其生存將受到直接威脅。
專家認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各類車型降低價格,而鐵礦石導致的鋼材漲價使其成本上升。由此最終的結果必然是進一步縮減擠壓汽車業的盈利空間,使汽車業的利潤水平下降。商用車行業更遇到原材料價格瘋狂上漲的壓力;雖然目前多數企業還未將壓力釋放,但可以肯定這次成本價格上漲,絕對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內部消化的
優勝劣汰,商用車企業面臨新的“淘汰戰役”
雖然汽車原材料價格上漲已經持續多年,汽車行業早已習慣應對這種成本上漲的趨勢。但是成本的不斷上漲,擠壓汽車生產契約的利潤空間卻是不爭的事實。錢平凡指出:“隨著成本和售價之間的空間不斷縮小甚至接近,汽車企業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除非汽車汽油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否則將被請洗出局,因為汽車業洗牌的時刻到來了”。可見,在這個商用車企業成本急速上升的年代,每一次漲價都是優勝劣汰的競爭。如何在新一輪成本大戰中生存下來,這是擺在企業面前新的“淘汰戰役”。
商用車企業如何經受住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擠壓沖擊,打贏新的“淘汰戰役”并立于不敗之地?我以為可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適度漲價。業內人士指出,鐵礦石漲價可以,橡膠品漲價也可以,只有終端的商用車成品不可以漲價。這不符合經濟規律。對于汽車企業來說,成本持續上漲造成的影響,不是居家過日子省省就可以解決的。要增加利潤空間,完全靠企業內部成本控制似乎并不完全合理。商用車企業沒有理由去“賠本賺吆喝”。商用車企業要健康的生存下去,要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漲價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最佳途徑。當然無限制的價格上漲也一定是行不通。畢竟市場是企業的最終考驗者;必須是適度漲價,適可而止。
二是內部挖潛。商用車企業要打贏這場新的“淘汰戰役”,就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強企業內部的科學管理,實行成本領先戰略,積極應對鋼價上揚等原材料漲價的不利因素,強身健體,內部挖潛。如以生產經營鋁合金活塞、鋼頂活塞等高性能發動機活塞而著稱的湖南江濱活塞公司,近幾年來,面對鋼材、鋁錠等活塞生產主要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深入開展“成本風暴”行動,實行成本項目管理,堅持從十個方面降低成本即;擴大規模、增產增收降成本;科技創新、自主開發降成本;提高質量降成本;嚴格控制產品中貴重金屬成分比例降成本;科學調配用電、削峰填谷降成本;巧打時間差、創新采購模式降成本;實行限額發料、控制材料消耗降成本;實行全面預算管理、開展成本工程降成本;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降成本;加強廢舊物資回收、循環利用降成本等.減少了經營風險,提高了經濟效益.2007年,該公司實現利稅同比增長40.68%,今年一季度,實現利潤同比增長70%.
三是減輕自重。當前,全球汽車工業正積極尋求減輕汽車自重的方法和途徑,實現汽車輕量化。汽車輕量化是保證汽車整體品質和性能不受影響甚至提高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汽車產品自身重量,追求高輸出功率、低噪聲和良好的操控性、高可靠性等;汽車輕量化主要通過合理的結構設計和使用輕質材料的方式來實現。近年來,各國汽車制造商圍繞節能、節材、環保,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動力性,經濟性,可靠性,安全性及舒適性等方面開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究;采取多種輕量化的措施,如緊湊化技術,廣泛采用鎂、鋁輕合金和工程塑料,采用鋼、鋁、塑料混合結構車身以及超輕鋼制汽車技術等,主題就是汽車輕量化。2007年底,我國由6部門推動、12個單位參與,以“協同作戰、推動創新、共贏共榮”為宗旨的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宣告成立。專家介紹,,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單位,將在國家貸款1億元、企業自籌5億元資金的保障下,圍繞汽車輕量化共性關鍵技術開展攻關。通過技術攻關,結合產品輕量化設計,使一些聯盟成員企業轎車車型減輕重量8%–10%,油耗相應降低6%以上。安全性滿足國家轎車正碰和側碰安全強制性標準要求;達到當前國際同類產品的輕量化水平。商用車減輕300公斤左右,車架用鋼達到當前國際先進水平。商用車企業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在商用車輕量化方面有所作為,為節能環保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