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機受排放標準切換影響 發動機產銷同比雙負增長
國內汽車與發動機產銷在今年3月份達到頂峰后,開始了一輪不同尋常的環比“五連陰”。整車市場8月份分別完成61.55萬輛和62.90萬輛的產銷量之后,幾年來首次出現了當月產銷量的同比負增長,即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3.50%和6.34%。與之相對應的是,8月當月車用發動機產銷量分別只完成53.94萬臺和54.34萬臺,與整車一樣產銷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分別比去年8月份的產銷量下降8.69%和3.88%。
盡管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已經降到了5%(4.9%)以內,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也從“兩防”轉到了“一保一控”,但由于國際市場環境持續惡化,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在8月份達到了今年內最高10.1%的同比增幅;再加上北京奧運會對北京及周邊地區、奧運聯辦城市等交通管制和限制施工的短暫影響,今年剩下的三分之一時間內汽車與發動機市場估計也不會有大的起色。如果每月能維持或比七八月時略多些的產銷量,即可以說是平穩完成了經濟轉折年中的任務。因此,有些廠家已經調低全年產銷量的預期。
生產集中度持續下降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一期的《中國汽車工業產銷快訊》統計,2008年1~8月,納入統計范圍的54家國內汽車發動機企業,累計生產發動機611.56萬臺,累計銷售發動機618.56萬臺,與2007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5.81%和17.52%。這一數字與僅僅過去兩個月的6月底時產銷均為20%以上的同比增長率相比,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在連續四個月環比下降后,8月份的車用發動機產銷量又分別比7月下降22.40%和19.19%,呈現出一種加速下跌的走勢,尤其是生產量下跌表現得更為明顯。
截至2008年8月底,總計54家發動機企業中,廣西玉柴、柳州五菱柳機、一汽-大眾、長安汽車股份、一汽集團、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上海大眾、奇瑞汽車、北京現代、上海通用動力總成、一汽豐田(天津)發動機、東風本田發動機、廣汽豐田發動機、東風日產乘用車和上海通用汽車,位居上半年累計生產量排序的前15位。這一排名即使與7月底時相比,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中,柳州五菱柳機的排名提前兩位,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超越了上海大眾,東風本田發動機站在了廣汽豐田發動機的前邊,這三家公司產品所配車型主要為小型車或相對節能車型。由此看出,6月份全國燃油價格上調后已經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從生產量較大的企業看,前8個月累計生產量超過8萬臺(平均月產達1萬臺以上)的企業有27家,這一數量仍然與6月份時持平;前8個月累計生產量超過16萬臺(平均月產達2萬臺以上)的企業達16家,比6月份時已經減少了1家;前8個月累計生產量超過24萬臺(平均月產達3萬臺以上)的企業有7家,同樣減少了1家;前8個月累計生產量超過32萬臺(平均月產達4萬臺以上)的企業只剩下了3家,比6月份時仍然減少1家。這些指標說明,持續疲軟的市場和連續的環比下降已經在漸漸吞噬著累計生產量的果實。
從生產集中度看,累計生產量排序前5名企業的前8個月累計生產集中度為26.92%,比上半年時下降0.65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時下降1.12個百分點;排序前12名企業前8個月的累計生產集中度為52.74%,比上半年時下降0.59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時下降2.32個百分點。盡管經歷了市場的不斷低迷,但是近兩年來生產集中度仍然在不斷下降,反映出各個企業的生存狀態還不至太令人擔憂,離某個企業被淘汰出局的時候仍然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柴油機市場主要差異表現在國2與國3的切換
按燃料類型劃分,前8個月柴油機共計分別完成162.33萬臺和164.92萬臺的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20.09%和22.35%。這一數據顯示,柴油機市場上半年的迅猛增速所造成的前沖慣性仍然大于汽油機和整體汽車市場。同時從數據中也可以看出,8月份柴油機產銷比上月分別下降11.97%和7.75%,比去年同期也出現了-9.04%和-5.79%的雙負增長。
從柴油機企業的表現看,2008年前8個月統計在內的25家柴油機企業中,平均月產量達到1萬臺的企業有7家,與上半年結束時相當。居于累計生產量前7位的廠家排序仍然為:廣西玉柴、一汽集團、濰柴控股、昆明云內、東風汽車、東風朝柴和中國重汽集團。排序8~10名的企業也還是江西江鈴、揚柴和北汽福田。
在銷售量較大的幾家柴油機企業中,累計銷量同比增幅仍然保持較高水平的有山東萊動(64.22%)、東風汽車股份(48.34%)、濰柴控股(44.11%)、中國重汽集團(30.62%)、一汽集團(29.70%)、廣西玉柴(27.56%)和北汽福田(26.87%)。8月環比7月大幅下降的企業有東風朝柴(-38.40%)、江西江鈴(-35.73%)和東風汽車股份(-32.07%);8月當月同比下降較多的企業有東風朝柴(-48.28%)、江西江鈴(-33.05%)、揚柴(-23.66%)、昆明云內(-18.87%)和北汽福田(-16.78%)。從數據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兩家以斯太爾系列發動機為主的企業——中國重汽集團和濰柴控股都保持了較穩健的走勢。其中,中國重汽集團的8月環比、同比、累計同比罕見地保持了三個正增長,分別為58.36%、18.77%和30.62%,尤其是8月比7月環比的大幅增長(58.36%)似乎讓我們看到了其EGR國三發動機的暢銷態勢;濰柴控股則除了8月環比出現負增長(-2.09%)外,8月同比和累計同比也保持了22.07%和44.11%的高增長幅度。相反,由于處在不容易承受國三發動機提價的輕型車供應商行列,又由于在國2與國3的切換過程中手段比較單一,東風朝柴和江西江鈴的下滑也在情理之中。
與銷售量相比,不少柴油機企業8月的環比與同比產量均出現更大的負增長,如東風朝柴、東風汽車股份、昆明云內、北汽福田等。在市場下滑的過程中,生產量的下降未必是壞事,從這幾家企業8月當月的產銷率來看,除東風朝柴和江西江鈴外,其他企業當月產銷率均較高,說明限產保銷策略產生了一定的效果。
汽油機市場進入與整車同步低迷狀態
汽油機方面,2008年前8個月累計產銷量分別為448.89萬臺和453.30萬臺,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4.31%和15.83%。在統計的39家汽油機企業中,一汽-大眾、長安汽車股份、柳州五菱柳機、上海大眾、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奇瑞汽車、北京現代、一汽豐田(天津)發動機、上海通用動力總成、廣汽豐田發動機、東風本田發動機、東風日產乘用車、上海通用汽車、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和吉利控股居于生產量排序的前15名。其中,由于長安汽車股份近兩個月的銷售較低迷,一汽-大眾又一次取而代之成為汽油機累計產量的老大。與上半年結束時相比,其他企業的排名變化不大,預示著汽油機市場進入了同步低迷的時期。
以銷售量看,累計銷量超過8萬臺(即平均月銷量超過1萬臺)的企業中,累計銷量同比增長率保持較高水平的有一汽豐田(天津)發動機(51.81%)、東風本田汽車(46.31%)、東風日產乘用車(44.73%)、北京現代(31.23%)、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30.29%)和奇瑞汽車(26.20%)。而累計銷量同比出現大幅下滑的是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23.68%)和長安福特馬自達(-22.27%),這同福克斯和馬自達2、馬自達3等車型在市場上的下挫,以及航天三菱所配多款自主品牌轎車的走弱有著直接的關聯。
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的整體下滑,8月當月銷量出現較大環比下降的企業遍地都是,如長安汽車股份(-66.88%)、長安福特馬自達(-63.63%)、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57.29%)、神龍汽車(-52.45%)、北京現代(-36.38%)、東風本田發動機(-35.52%)、東風日產乘用車(-28.19%)、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26.58%)、一汽豐田(天津)發動機(-25.55%)和廣汽豐田發動機(-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