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企業對EGR有不同看法 該技術仍需進一步完善
今年,在我國重卡業界,汽車排放標準從國2升級到國3,存在著幾種技術路線之爭。從目前情況看,多數企業采用高壓共軌或單體泵技術,被稱為主流技術。個別企業所采用的EGR技術,被稱為非主流技術。分別采用不同技術的重卡上市后,記者了解到,市場上出現了對EGR重卡的不同聲音。
排放效果“可逆”
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基礎技術研究部部長陽松林告訴記者,目前業界應該冷靜看待不同技術路線之爭,不應下結論說誰比誰的技術先進。從技術角度來看,EGR發動機難以實現精準噴油,和高壓共軌技術相比,燃油效率應該略差一些。
一汽技術中心一位工程師說,國內發動機專家普遍認為,高壓共軌技術應該是國3重卡的標志,是滿足未來國4等更嚴格排放標準的主流技術。此技術能有效降低油耗,降低用戶使用成本。EGR技術雖然能滿足國3排放標準,但使用過程中油耗會不斷增大,再循環的廢氣及顆粒也會影響發動機性能。特別是發動機怠速、低速、小負荷及冷機時,易造成積碳。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李勤博士說,從當前國內整車廠和零部件供應商對EGR閥、EGR冷卻器、相關部件積碳問題的理解程度來看,很難保證EGR系統工作的可靠性。要使EGR系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穩定工作,需要花大力氣研究和技術攻關。
記者在走訪重卡市場時了解到,一些經銷商把EGR重卡稱為“假國3”重卡。他們認為,通過尾氣處理的辦法實現排放標準,似有“取巧”之嫌。
成都地區一位重卡經銷商對記者說,EGR發動機確實能滿足國3排放要求,但EGR重卡有一個與發動機連接的裝置可以輕松拆掉。拆掉該裝置后,國3發動機就變成了一臺國2發動機。
應對排放升級難度大
國家環境保護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主任湯大剛,最近在談及國3技術路線時說,無論EGR還是高壓共軌,只要能實現國3排放,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他也明確表示,國3產品要保持生產一致性和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他所強調的這兩點,被一些業界人士理解為EGR的產品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李勤博士提醒記者,EGR重卡在實際應用時需注意兩個問題,即EGR部件積碳造成系統失效和機油加速老化問題。
業內專家說,從國外排放標準升級的歷史中不難看出,EGR發動機不具備從國3升級到國4標準的可行性。到實施國4排放標準時仍然采用EGR技術,前景堪憂。雖然在很多發達國家EGR和高壓共軌技術都曾被采用,但在向更高排放標準升級的時候,單靠EGR滿足更嚴格的排放標準比較困難,而高壓共軌技術可較順利地實現國3到國4的排放升級。
還有人說,重卡企業應采用先進技術,放棄過時技術。EGR在充分排放方面技術還不夠成熟,難以保證排放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