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客車多元化投資導致三季度虧損 主業未受影響
近日,宇通客車發布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1,565,086.85元,基本每股收益-0.04元,兩項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均下降132.43%。消息一出,引得眾說紛紜。
造成其第三季度業績虧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其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提了超過1.6億元的資產減值準備。而這些投資作為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曾給宇通帶來了不小的收益。
上市商用車企業,到底應不應該進行多元化投資?又該以什么作為底線?
良好的初衷
幾乎所有的商用車企業都認同為了持續發展,就需要技術升級、開拓市場,而這些都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不過我國企業的融資成本較高,融資渠道少,商用車企業尤為如此。而且商用車行業因受國家政策的影響大,使得經營更具波動性,所以上市商用車企業一旦擁有了富余資金,大多數都傾向于考慮如何讓資金保值、增值,而非選擇全部分紅給股東。
宇通此前的投資行為正是基于如上考慮。據消息人士透露,宇通最初投資于證券市場正是出于為了能給企業的富余資金尋找增值途徑,從而保證后續發展的資金需求。
時運不濟導致虧損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李春波認為:“我國很多上市企業手上都留有部分資金,日后將會被用在技改投資、出口擔保等領域中。從這一點來看,這種行為無可厚非。”
只不過宇通此次的運氣稍差。李春波補充說:“事實上,如果宇通的投資時機在前年,那么恐怕沒有人會對此產生非議。即便宇通在投資時也是采用比較保守、穩健的投資策略,當時市場對于后市是看好的。股市巨幅下挫更像是小概率的事件出現了,所以,宇通在其中僅僅是機遇沒有把握好,使自己蒙受損失。”
不傷主業是多元投資底線
業內人士認為,此番宇通投資受損并不是給商用車企業多元化戰略亮紅燈,更多的是給商用車企業一個警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去做多元化嘗試是不現實的。不過企業首先要注意多元化發展時的風險控制。商用車企業投資證券市場的經驗顯然不如其造車經驗豐富,所以,這很有可能使它們暴露在風險下而無所察覺。我認為相應的對策首先是引進專業的人才,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嚴格控制企業的風險敞口。其次是究竟什么是企業多元化的底線。”一位業內專家表示。
李春波認為宇通投資的虧損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多元化的底線:“這個底線應該是不能影響到主業。就宇通本身而言,雖然其三季度業績預虧,但其全年仍可能盈利,同時從整個計提的資金規模來看,與宇通的整體規模及其主營業務利潤相比,還是能夠承受的。換句話說,這次損失并沒有影響到宇通主業正常的經營運轉。我認為,這正是所有商用車企業在進行多元化投資時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