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777777-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久久亚洲精品玖玖玖玖-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亚洲视频免费在线播放-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熱門關鍵詞:

內需減少導致進口數量銳減 中國商用車出口受阻

時間:2008/12/17 8:33:51來源:《商用汽車新聞》作者:《商用汽車新聞》責編:0條評論

 

  “在印度,幾乎看不到中國的商用車。”這是上海中旅副總經理陳世平對印度商用車市場的第一印象。他告訴記者,印度重卡市場基本被塔塔汽車所壟斷,而印度客車市場上,大部分也都是塔塔牌客車。陳世平認為,印度基礎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而中國商用車想進入這個已經被塔塔所壟斷的市場很困難。

 

  不僅僅是印度,俄羅斯的出口環境也趨于惡化。由于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被并稱為“金磚四國”,有希望在幾十年內取代七國集團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國家。因此,這4個國家的汽車市場被寄予了厚望,尤其是俄羅斯,已經成為中國汽車主要出口國之一。但由于貿易壁壘加上經濟危機的雙重壓力,中國商用車進入這些市場的難度越來越大。

 

內需減少導致進口數量銳減

 

  汽車銷量不斷下跌、消費者需求持續走低的現象,不僅僅出現在歐、美、日這些汽車工業成熟的國家和地區,就連一些新興國家也難逃此劫。從2008年10月以來,各國汽車銷量持續下滑,到11月,這一現象表現得更加明顯。隨著各國汽車需求的減少,一些本土企業已經通過減產或者裁員的方式來緩解壓力;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對進口汽車的需求。

 

  據巴西汽車銷售協會統計,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信貸萎縮,11月份巴西共銷售各種機動車31萬輛,比10月份下降了22.8%,比2007年11月下降了23.4%。為應對市場變化,巴西汽車制造企業集體宣布放假。從目前的統計數據看,年底前將約有7.5萬名汽車生產企業員工集體放假,占汽車行業就業總數的近60%,巴西企業因此將少生產20萬輛汽車。與此同時,巴西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將受到牽連,該行業的就業人數達23.12萬。

 

  10月,印度中型和重型商用車銷售量驟降,該國主要的商用車制造商塔塔汽車的銷量相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50%。塔塔汽車最暢銷的輕型商用車銷量在10月也下降了10%。印度普華永道汽車業務主管表示,印度的重型汽車工業正處于10多年來最艱難的時期。11月10日,塔塔汽車表示已經關閉了一家工廠,而12月將有可能暫停另外兩家工廠的生產。其競爭對手Ashok Leyland也從12月開始將生產時間縮減至每周3天。在印度汽車內需驟降和本土企業停產的雙重壓力下,汽車進口也將受到影響。

 

  俄羅斯同樣面臨類似問題。據了解,由于經濟危機導致俄羅斯商用車需求下降,俄羅斯商用車制造商卡瑪斯汽車廠停產兩周。而工人在放假期間領取原工資2/3。盡管卡瑪斯汽車廠發言人并未對是否修改今年的生產計劃作出回答,但是據媒體透露,現在工廠積壓約2000輛汽車,而在金融危機前,該廠汽車庫存只有700輛。

 

俄、印對中國限制頗多

 

  近日,俄羅斯“汽車統計”咨詢公司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車在該國市場的銷售開始出現下滑。據分析,下降的主要原因與俄羅斯最近出臺的新政策有關。印度也開始通過不同的方式對中國商用車說不。

 

  2007年,中國商用車向俄羅斯出口可謂是風光一時。有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車在俄銷量達到5.7萬輛,占該國進口車市場份額的3.5%。2008年形勢急轉直下,中國車在俄羅斯的銷售開始下降,上半年只售出2.5萬輛,占市場份額的2.4%。近日,長城汽車宣布,解散位于俄羅斯的長城阿拉布加汽車開放式股份公司,這是最后一家在俄羅斯設立合資工廠的中國車企,從此俄羅斯徹底關上了中國車企在當地設立合資工廠的大門。

 

  據了解,2008年,俄羅斯實施了更為嚴格的檢測證書制度,不僅限制了進口車型,而且增加了中國汽車的出口成本。據悉,取得合格證的平均費用高達15萬美元。此外,俄羅斯最近還將成品汽車車身的進口關稅提高,每個車身進口稅最低不得低于5000歐元,這使在俄羅斯進行中國車的半成品組裝(SKD)變得無利可圖。加上今年1月4日起,俄羅斯對非日內瓦協議成員國出口到俄的汽車提高認證門檻,認證項目達55項,這些政策都令中國商用車出口俄羅斯難上加難。

 

  在印度,中國商用車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陳世平告訴記者,印度政府對于本土汽車工業大力保護,所以塔塔幾乎壟斷了印度的商用車市場。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市場的需求是存在的。“例如,印度的公路客車質量不高。”陳世平舉例說,問題是,就算中國車企看到了機遇,中國商用車想進入也很困難。“我感覺印度不喜歡中國商用車。”陳世平提到。他認為,如果中國商用車想要進入印度市場,就需要中國的商用車制造商和政府多跟印度政府溝通,讓它們對中國商用車的認識有所改觀。

 

  雖然印度本土商用車制造商塔塔汽車一家獨大,但歐美一些商用車制造商仍能進入印度市場發展。例如,德國重卡制造商曼(MAN)在印度的合資公司曼福士年生產卡車近萬輛;戴姆勒公司與印度公司Hero Group組建了一家生產卡車的合資企業;沃爾沃公司與印度企業Eicher Motors Ltd.共同合作生產卡車。而我們仍未看到中印商用車合資企業的身影。

 

  印度對中國商用車設置諸多阻礙也并非空穴來風。今年6月,印度商工部反傾銷總局對原產于我國的汽車動力轉向系統發起反傾銷調查,以構成低價傾銷為由限制中國商用車產品出口到印度。涉案產品是汽車動力轉向系統,主要用于載重能力為12~16噸的中型車和載重能力為16~40噸的重型車。并且,印度政府對于整車及零部件的進口關稅竟高達121%和83%。 

 

(記者 王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