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各國特點是中國商用車出口市場的關鍵
擴大出口已成為國內許多商用車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增加收益的重要策略。在新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中國商用車企業怎樣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呢?來自越南、伊朗、阿爾及利亞、南非、敘利亞和埃及的6位專家提出了3點建議。
建議一:
提高技術含量是根本
6位外國專家一致認為,中國汽車在當地市場很有競爭力,但由于產品質量不夠過硬,給當地消費者留下了“價廉物不美”的印象,嚴重影響到今后的市場開拓。
伊朗是近兩年我國汽車出口的重要市場之一,來自伊朗的賈拉勒·哈什米建議中國企業多向伊朗出口卡車、客車。“伊朗對卡車的需求量約為100萬~120萬輛。此外,政府非常重視公共交通的發展。”哈什米說,“我們有自己的汽車工業,因此不鼓勵進口低技術含量的車型。目前在伊朗市場發展較好的中國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都很高。例如,蘇州金龍已向伊朗出口400多輛BRT客車。”
南非國家標準局的托德建議,從樹立高端品牌形象的角度考慮,中國汽車企業應該多向南非出口符合歐3至歐4放標準的車輛。“雖然南非現在實施的是歐2放標準,但更高排放標準的車輛可以有效地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并可以提高產品定價。”
記者了解到,高技術含量有時還能給企業帶來“額外”的好處。
“如果進口車的排放水平超過歐Ⅱ標準,在進行審核時,我們就不會對產品進行額外的測試。”越南交通部機動車質量處副處長阮泰雄說,該國現在實施的是歐Ⅱ排放標準,排放水平更高的車輛能享受一些政策優惠。
另據了解,除產品本身外,許多國家的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進口產品的生產一致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中國商用車企業因未能通過出口目的地國的生產一致性檢查,或未能通過當地基于歐洲標準體系的某些檢測而失去訂單甚至被逐出市場的現象依然存在。
建議二:
良好的售后服務是成功的基石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提供完備的售后服務不再是出口貿易的“加分項”,部分國家已將這一內容列入商務合同。
哈什米告訴記者,按照伊朗政府的規定,外國公司在與伊朗公司簽署的合同中必須明確售后服務協議,期限為10年。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文件,合同無法得到伊朗政府有關部門的批準。他說:“在伊朗,不是把車賣出去就完事大吉了,必須提供長時間的售后服務。有關部門每年進行抽查,服務不符合協議規定的企業將被取消進行相關經營的資格。”
敘利亞阿拉伯標準化和計量組織電子部部長魯斯堂建議,中國商用車企業如果要提高競爭力,應該進一步延長車輛的免費保修期。“許多城市的消費者表達了購買中國車的意愿,但維修費用高、質量不穩定的缺點影響了銷售。”他介紹說,“敘利亞消費者選擇汽車時有2個決定性因素:汽車的保修期限和售后服務配件的價格。現在,許多國家的制造商都在加大售后服務力度,承諾的免費保修期1~5年不等。中國汽車企業只有積極跟進,才能保持和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埃及汽車供應商協會主席塔菲克說,埃及消費者對不同國家的汽車品牌并沒有強烈的消費偏好,但他們希望,無論車輛在哪里出了問題都能夠得到及時的維修。售后跟不上的汽車企業,將無法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建議三:
找準各國特點是開拓市場的關鍵
幾位外國專家都反映,在當地發展的外國公司至今沒有推出專門為當地市場設計的車型。他們希望,中國汽車企業能夠提供更符合當地使用特點的產品。
塔菲克告訴記者:“我們需要為埃及市場量身訂做的車型。例如,現在每年有1.8萬~2萬輛專用車的需求,卻沒有公司專門開發這個市場。再比如,微面在埃及市場上頗受追捧。一方面,它被廣泛用在長途客運上,對車輛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可以改裝成各種專用車,如法庭用車、運送食品的車輛等。”
魯斯堂同意塔菲克的觀點。他說:“中國汽車企業必須了解出口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在敘利亞,每個省份甚至不同城市的消費文化都是不同的,對車輛的需求有差異,中國汽車企業的產品要能夠滿足不同需求。”
據魯斯堂介紹,2年前,敘利亞進口了600輛廈門金旅的中型客車,由于符合當地使用習慣而備受好評。為了解決敘利亞的公共交通危機,當地政府準備在今后幾年進口數千輛類似的中型客車。他希望,有意進軍敘利亞市場的中國企業提前進行調研。
阿爾及利亞等國政府鼓勵使用天然氣等作為車用燃料。因此,LPG車或CNG車在當地頗受青睞。來自阿爾及利亞的埃丁說:“LPG車是我國目前的主流車型,CNG等車型預計會成為下一步發展重點,政府計劃給予購車者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