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車企下注新能源客車 中通謀入第一集團軍
在傳統客車領域,中通是第二集團軍,已很難趕上宇通和金龍系了。因此,中通選擇新能源客車這個突破口,希望能夠通過新能源客車實現彎道超車,躋身第一集團軍。
于春印近來很忙,身為中通客車(000957)副總經理兼董秘的他,正奔波于北京、濟南、聊城3地,為公司2萬輛新能源客車及節能型客車生產基地的立項做最后工作。
16日,中通客車公布其2萬輛新能源客車及節能型客車生產基地的投資計劃。很多投資者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投資計劃對于中通客車乃至國內整個客車行業的意義:2萬輛的總目標產量是中通客車2009年產量的近3倍;5000輛新能源客車目標產量,則是全國2009年新能源客車總產量的2.5倍左右。
“在傳統客車領域,我們是第二集團軍,已很難趕上宇通客車(600066)和‘金龍系’了。因此,我們選擇新能源客車這個突破口,希望能夠通過新能源客車實現彎道超車,躋身第一集團軍。”于春印向記者表示。
上半年或能動工
據中通客車16日披露的投資計劃,該項目設計規模為1.5萬輛節能型客車和5000輛新能源客車,項目總投資為11.38億元,其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 10.52 億元,鋪底流動資金投資8607.6萬元,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此項目計劃建設周期為兩年,到2012年形成2萬輛新能源及節能型客車生產能力的60%產能,2013年及以后形成全部產能。項目完工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94.8億元,生產期內平均利稅4.57億元,稅后利潤2.26億元,稅后投資回收期為8.39年。
目前,該項目的選址已確定在聊城市經濟開發區內,占地909畝。于春印說,“無論是山東省還是聊城市,對這個項目都很重視,也很支持。現在,聊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已開始拆遷前的準備工作,預計5月就能正式拆遷,我們會盡力在上半年動工。”
目前,中通客車已經將方案報至省發改委、省環保廳等部門,而在山東省批準之后,還需要國家發改委備案。“在國家發改委備案之后,我們還要將方案提交至股東大會批準,然后才能正式動工。”中通客車證券部工作人員趙磊告訴導報記者。
價格是市場化關鍵
中通客車剛剛公布其新能源客車投資計劃,就有好消息傳來。在21日召開的全省加快推廣新能源客車工作會議上,山東省確定把聊城、德州、濱州、淄博、泰安、萊蕪等市共同納入濟南都市圈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規劃方案,爭取統一享受國家示范城市補貼政策。
據了解,濟南是全國首批“十城千輛工程”的試點城市之一,試點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購置時每輛最高可獲60萬元的財政補貼。
山東省提出,濟南都市圈2010年將力爭推廣350輛新能源客車。而在這350輛新能源客車的訂單中,中通客車或能得到絕大部分。目前,濟南市公交總公司、山東省交運集團等公交、客運企業已經與中通客車簽訂2010年度新能源客車購買合同(意向)。這對中通客車來說無疑是一份厚禮,該公司在2009年全年銷售的新能源客車才260余輛。
即便如此,5000輛新能源客車投資計劃依然讓部分投資者有所擔憂。根據中通客車新項目分年度生產綱領計劃表,其新能源客車到2012年生產3000輛,2013年生產5000輛,這樣的計劃會不會太超前,市場能有如此大的容量嗎?
$page$
對此,于春印表示謹慎樂觀:“假設公司占有10%的市場份額,5000輛產能對應的市場總量是5萬輛,而全國客車市場在2009年的總產能是15萬輛左右,5萬輛新能源客車對應的客車市場份額是1/3。這個比例確實有些高,但新能源客車市場潛力巨大,新項目產能對未來預期也要有所規劃。”
此外,新能源客車的價格依然是制約其市場化運行的關鍵問題。
以中通客車為例,公司在2009年實現客車銷售7206輛,實現銷售收入14.5億元。其中,新能源車的銷量是260余輛,銷售收入則達近3億元。以此推算,該公司每輛客車(包括新能源客車)價格在20萬元左右,而新能源客車的價格則高達115萬元左右。
雖然中央財政有所補助,對每輛新能源客車平均補貼30萬元左右,再加上省級政府補助一些,但新能源客車的價格依然要高于普通客車。
“但新能源客車節能環保,其運行成本也比普通客車少得多,而且還有政府的推動,其被市場的認可度會越來越高。”于春印表示。
二、三線品牌混戰新能源
近年來,中國客車行業的第一集團軍被“三龍一通”所把持。“三龍”包括大小金龍和蘇州金龍,3家企業同屬“金龍系”,年產都過萬輛;“一通”則指宇通客車,其產量和業績要高于“三龍”中的任何一家,卻低于“三龍”聯盟。
而中通客車是第二集團軍的領軍企業,“按照原來的規劃,公司今年產量也要過萬輛,不料遭遇金融危機,這個目標只能延后了。現在,我們和‘三龍一通’相比較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傳統客車領域不敵“三龍一通”,中通客車選擇了新能源客車。畢竟,在這個領域大家都處于同一起跑線,中通客車能否借此打入第一集團軍,讓人頗為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通客車在新能源客車領域走得比較靠前,但其他[綜述 圖片]企業也都緊盯這個領域,“三龍一通”已或多或少地涉入,客車行業的二、三線品牌也推出了大規模的投資計劃。
目前 ,重卡巨頭福田汽車(600166)已經投資50億元,在北京興建占地1000畝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該基地已具有年產各類替代能源和新能源客車5000輛能力;一汽集團在大連的客車基地也在去年奠基,項目總投資6億元,預計到2013年前實現年產3000輛客車的生產規模,其中新能源客車將占總產量的50%;今年3月2日,曙光股份 (600303) 與中國南車(601766)旗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打造一個新能源客車基地,計劃在兩年內形成具有年產1萬輛以上新能源客車整車及年產2萬套電機驅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的生產能力。
眾多企業紛紛投資新能源客車,一方面凸顯了新能源客車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也讓業內人士開始擔心,龐大的投資計劃中會否蘊含著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