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兇猛 青年40億大手筆豪賭新能源車
民企兇猛。國內民營汽車公司青年汽車集團近日宣布,已在浙江海寧市開建一個新能源汽車項目,總投資額達到40多億元。這成為我國至今為止斥資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項目。繼比亞迪、吉利、眾泰和長城等民營車企之后,青年汽車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畫出大手筆。民營車企造新能源汽車熱潮,成為當前汽車業一大亮點。
新能源只是“掛羊頭賣狗肉”?
來自浙江嘉興當地媒體的報道稱,本次開工建設的青年汽車集團海寧汽車新能源項目,包括建設輕型車、轎車和新能源動力系統、車橋、變速箱、汽車內外飾件等產品,項目計劃總投資40余億元,預計生產銷售額達200余億元。一期工程主要是乘用車項目,該項目將在兩年后投入生產。
除此之外,沒有更多對這一項目和青年汽車新能源戰略的描述,青年汽車公司官網也沒有出現海寧新能源汽車項目的信息。青年汽車有關負責人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這是一個掛新能源汽車牌子的項目”,但它確實顯示青年汽車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核心戰略。
青年汽車集團總裁龐青年也多次向媒體表示,新能源是汽車行業的必經之路。但他強調,通過新技術提高汽車的節油率,或者增加客車的座位,從而節約能源,是當前汽車節能減排的重點。另一方面,青年汽車已經有混合天然氣客車在試運行,電子車也已經研發出樣車。但“現在歐美市場和國內電動新能源技術并不是非常成熟,電池壽命短,而且價格昂貴,這對電動車將來大規模推廣相當不利,會對資源和資金造成很大浪費。”
龐青年因此認為,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還是技術的提升,技術提升之后才能降低成本和售價,最終靠自身達到大規模的生產。而不能靠政府政策支持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政策打一次動一下,不推就不動了,這不是辦法。國家支持是國家重視你,不能以國家的支持來支撐自己,這樣就不會有動力。”
由此可以發現,青年汽車耗資巨大的新能源項目,可能將注重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漸進積累和提升,但前期仍以生產節能效果較好的燃油汽車為主。“目前新能源汽車技術還是不行,但如果我們的路子走下去,一定能夠大規模地運行。”龐青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page$
民營車企熱度為何高于國企?
以青年汽車大手筆開建新能源汽車項目為最新案例,國內民營車企正在成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主力。目前一馬當先的是比亞迪汽車,已推出面向私人市場的電動轎車產品,其F3DM雙模電動車今年產銷量預計能達到1000輛,純電動車E6也已在出租車行業試運行。
吉利汽車也計劃在今年底明年初推出熊貓小型車的純電動版本。吉利集團副總裁劉金良近日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實行新能源汽車私人購買補貼,但新能源汽車短時間內還難以形成很大的銷售規模,傳統內燃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雖然有政策鼓勵,但吉利新能源汽車仍將按原計劃推進。
此外,長城、眾泰、力帆等民營車企也已宣布即將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反觀國內大型汽車集團,目前則鮮有推出量產化的新能源汽車,特別是在國家重點鼓勵的電動車上還準備不足。在5個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城市中,深圳對應的是比亞迪汽車,杭州對應的是吉利和眾泰等浙江民營車企,也顯示出主管部門對民營汽車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看重。
有分析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需要長期投資的領域,而大型國營汽車集團的執掌者更注重于任期內企業的經營效益,因此發展新能源汽車不會成為其第一戰略。民營車企則更能將新能源汽車作為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考慮。因此出現目前民營車企在發展新能源汽車上熱度反而高于大型國企的情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政策補貼已經啟動,但民營車企均認定新能源汽車市場需要長時間的培育過程,特別是自身技術的積累和提升,不能依賴于政策的外界因素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