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777777-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久久亚洲精品玖玖玖玖-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亚洲视频免费在线播放-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熱門關鍵詞:商用車 卡車 客車 MAXUS大通 上汽集團 寬體輕客 

上汽大通:路途艱辛的“不歸路”

時間:2011/3/4 9:59:10來源:中國經濟網作者:中國經濟網責編:0條評論

 

上汽集團發布了商用車自主品牌——MAXUS大通,將以寬體輕客切入國內商用車市場。至此,上汽實現了商用車產品的全覆蓋。這是上汽繼榮威之后,再次通過收購國外高端品牌,打造自主品牌的一項壯舉。同時,也標志我國三大汽車集團一汽、東風、上汽全部完成了商用車的架構布局,確定了我國汽車產業主流企業乘用車、商用車并舉發展的方向,可以說也是中國汽車業的一件大事。

 

我們知道,中國汽車產業是由商用車起步的,那時候,中國尚未引入“商用車”概念,“卡車”幾乎囊括了中國汽車業的全部內容,它的功能主要是貨運,轎車是只有極少數官員才有權乘坐的“奢侈品”,而沒有轎車,汽車業就是一個極不完整的產業。

 

改革開放,中國汽車業終于有了發展轎車的機會,“轎車進入家庭”,幾乎吸引了普通民眾的全部眼球,以至人們說到“汽車”,往往指的就是 “轎車”,“轎車”簡直成了汽車的代名詞,商用車則離大眾視線越來越遠。但轎車在受到高度重視的同時,也走上了一條合資的“不歸路”,缺少自主研發和美譽度的自主品牌,成為中國轎車飽受詬病的軟肋。

 

與轎車發展路徑不同,在缺乏關注的情況下,商用車企業一直在默默的自主發展。中國汽車“搖籃”一汽,由于堅持不肯放棄凝聚了幾代人心血的自主品牌“解放”,與跨國公司的合資談判總是功虧一簣;東風與日產的全面合資,實際受惠的僅僅是轎車部分,商用車領域日產并不擁有領先技術,商用車領域實際還是東風人在“自彈自唱”。上汽在轎車領域取得暫時領先優勢后,也將觸角逐漸伸向了商用車領域,先后成立了匯眾、申沃,收購紅巖,兼并南汽依維柯。盡管中國自主品牌商用車主導了國內90%以上市場份額,但終因起點低,產品缺乏競爭力,大大制約了產品品質與品牌美譽度的提升空間。

 

如何在不損害自主發展的前提下,讓中國商用車獲得一個高的起點?上汽MAXUS大通無疑是又一次有益的探索。

 

目前,乘用車自主品牌發展路徑大概可以分為三類,一類像奇瑞、吉利完全獨立自主發展起來的品牌;第二類是上汽收購羅孚核心技術,北汽收購薩博知識產權,自己重新打造一個全新品牌;第三類是吉利收購沃爾沃,整體購買一個高端品牌。

 

比較三種路徑,第一種方式由低端產品起步,向上提升品牌,市場阻力很大,走得非常艱難。盡管自主品牌可以把車造的和合資企業同檔次產品差異不大,但市場卻就是不肯認同,即使性價比更高也賣不上好價錢。而吉利收購沃爾沃,如今是“萬里長征剛剛走完了第一步”,效果還需觀察。但就現在觀察,起步高,品牌美譽度好,但要將其完全馴化,成為一個中國血統的品牌,也非易事,產權層面沒有問題,但要得到人們心底的認同,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轉換,而且收購成本較高。

 

$page$

 

目前看來,榮威品牌向上走得勢頭很好,中國人掌握了真正的核心技術,形成了系列化產品開發平臺和自主開發體系,后續不斷有新車型推出,不失為一種好方式。因為這種“拿來主義”,技術獲得是一次性的,不可能“引進、引進、再引進”,也不會像轎車合資企業,可以依托跨國公司的資源,源源不斷的得到新的車型,可以“偷懶”。而在一次性購得知識產權后,必須在一個高起點上“強迫”自己盡快地吸收、消化、再創新,否則將會面臨“后繼無車”的窘境。所以這種模式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

 

按照上汽規劃,“十一五”是打基礎,“十二五”是”謀發展”,商用車將成為它“謀發展”的一個重點發展領域,產能規模將達到40—50萬輛。上汽稱,發展商用車采取“自主品牌與合資、合作并舉”的戰略,即既不放棄以往的合資、合作,同時推出自主品牌。

 

上汽雖然在轎車領域做出了驕人的成績,但在商用車還屬于新軍,新軍如何后來居上,上汽的態度是“一定要超越和跨越”。如何超越?就是用做乘用車的方法做商用車。此次上汽推出商用車自主品牌——MAXUS大通,實際上就是在復制乘用車自主品牌的模式,拷貝榮威的成功經驗。

 

我們知道,MAXUS品牌來自歐洲,來自英國,曾經與羅孚、捷豹齊名。英國商用車公司生產商用車已有百年歷史,經過多年積淀,MAXUS的技術、品牌在全球家喻戶曉,生產基地與客戶群遍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上汽收購了MAXUS品牌、知識產權和技術平臺,也聚集了它的全球銷售網絡。同樣是把MAXUS的核心技術、軟硬件設備以及品牌價值全拿過來,結合自身30年來形成的研發能力和制造系統,加之完善的營銷和服務網絡,作為商用車的發展基點,就讓自己再一次“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此外,上汽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擁有一大批世界500強零部件供應商,他們是把優質的轎車供應商延伸到商用車體系,堅持高標準。按照這個目標,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能夠把產品做得更好。

 

當然對上汽來說,推出MAXUS并不是“一了百了”,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還很多,目前中國人對MAXUS品牌還很陌生,品牌美譽度與雷諾、沃爾沃、曼、奔馳等國際知名品牌還有差距。其次,上汽不像一汽和東風,有數十年的商用車經歷,人才隊伍建設也需要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