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快速“降溫” 微客企業更需理性
前兩年企業紛紛進入微客市場、擴大產能時,就有人指出企業進入熱情過高,對微客市場發展過于樂觀。不過他們或許也沒想到,微客市場在2011年初便遇到困難。想到遲早有一天會“降溫”,但沒想到“降溫”來得如此快。
業界一直擔憂的政策退出后微客市場的滑坡現在成為了現實,前4個月的銷售數據似乎在宣告微客市場已進入退潮期。一直在討論后政策市場微客應對之策的人們,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前兩年微客市場形勢喜人,蛋糕越做越大,不僅吸引了不少本無微客業務的廠家加入到這個細分領域,更刺激了老牌微客企業擴張產能,制定雄心勃勃的產銷計劃。大伙兒都鉚足了勁準備大賺一筆。應該說,微客企業如此反應是正常的,符合價值規律和市場經濟的邏輯,無可厚非。資本的本性就是要從收益低的領域流向收益高的領域,微客產能的快速擴充只不過是為此做了注腳而已。
但如今形勢變了,政策退出了,市場暫時出現衰退。雖然推動微客銷量在前兩年巨幅上漲的因素非止一端,但事實證明,補貼政策是其中最強有力的推手,微客市場現階段依然具有明顯“政策市”特征。一輛3、4萬元的微客,給予的補貼近4千元,占到了總車價10%以上,不僅調動了潛在購買者的消費熱情,還使一些無購車計劃的人也購買了微客,甚至挖了其他細分市場的墻角,造成了微客市場的紅火。而政策一旦離市,市場衰減立即顯現。
面對當前并不樂觀的市場發展態勢,微客企業也當與時俱進,適時作出調整。目標決定手段,有什么樣的目標就決定了要走什么樣的路來達成目標,如果目標脫離實際,企業也要跟著走彎路。短期來看,微客企業目前應該制定出更符合政策退出后更為實際的市場發展目標。長期來看,市場銷量的下滑或許給一些“頭腦發熱者”澆了頭冷水,使他們更加清醒,在制定長期戰略規劃時更加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