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777777-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久久亚洲精品玖玖玖玖-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亚洲视频免费在线播放-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熱門關鍵詞:商用車 卡車 客車 上汽商用車 藍青松 輕客 

藍青松:上汽MAXUS大通的新考量

時間:2011/9/15 10:58:25來源:新浪汽車作者:新浪汽車責編:0條評論

 

只用短短22個月便橫空出世的“MAXUS大通”品牌,不僅創造了國內商用車行業的速度“神話”,更在商用車制造、品質、質量控制、信息化、售后服務等領域開創了眾多先河。

 

品牌及核心知識產權源自海外收購,國內生產基地得益于資產重組,核心經營團隊主要來自旗下合資企業,整車開發流程、質量保證體系、企業信息化系統、供應商和經銷商體系、資金都依托集團的現有資源……

 

這種堅持較高起點出發,通過整合國際國內優勢資源,在初創階段就注重培養長遠發展競爭力的內在基因,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并以此為起點,打造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自主品牌業務體系的做法,你一定不會陌生。

 

沒錯,這就是上汽開創的自主品牌乘用車發展模式。不過,今天的主角可不是榮威和MG,而是上汽商用車有限公司的MAXUS大通。

 

在乘用車自主品牌發展取得“樹品牌、出新品、上銷量”的階段性成果之后,上汽成功復制乘用車自主品牌的發展模式,僅用22個月便打造出了一家全新的商用車企業,建成了一個高標準的商用車基地,擁有了一個國際傳奇商用車品牌,并推出了V80系列商用MPV產品,創造了行業的“速度神話”。

 

完成這一看上去不可能完成任務的,正是上汽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藍青松,以及匯集上汽集團各事業板塊精英組成的經營管理團隊。

 

上汽打造自主商用車品牌MAXUS大通,究竟有哪些新的考量?MAXUS大通在成功復制上汽乘用車模式的基礎上,還根據商用車的特點進行了哪些業務創新?它能否承擔起上汽商用車“謀求突破”的重任?8月下旬,在召開了一上午緊張的生產聯席會議之后,頗有儒帥風采的藍青松總經理,在位于惠山經濟開發區的上汽商用車無錫分公司的辦公室里,接受了采訪。

 

作為上汽商用車板塊“謀求突破”的試驗田,MAXUS大通正憑借可持續發展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打造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用車業務體系。

 

記者:無論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上汽在乘用車領域都是行業的領軍者,但是,在商用車市場,近年來,雖然也搭建了相對完備的品牌和產品架構,擁有了上海、重慶、南京等制造基地,但是,不管是品牌影響力還是市場占有率,與兄弟企業相比,都還是個“短板”。上海汽車總裁陳虹曾經提出,“十二五”期間,上汽將“堅持乘用車加快發展與商用車謀求突破并舉”,請問藍總,如何評價“十一五”期間上汽在商用車領域取得的進展?如何量化“十二五”上汽商用車“謀求突破”這一發展目標?

 

藍青松:2006年上汽商用車事業部成立以來,我們通過對外合資合作、對內聯合重組的一系列舉措,新建紅巖項目、融合南汽資源、吸收上柴股份、重塑研發體系、收購英國LDV核心資產,上汽商用車實現了業務結構從簡單到體系健全、產品型譜從單一到系列覆蓋、人才力量從薄弱到快速匯聚的重大轉變,為下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一系列兼并重組和資源整合,上汽的商用車布局已基本完成。目前,已經形成了上海、重慶、南京和無錫四大制造基地,擁有了上汽依維柯紅巖、南京依維柯、上海申沃、MAXUS大通等整車品牌以及完整的零部件配套體系,覆蓋了重、中、輕型卡車和大、中、輕型客車等為相對完整的產品線。

 

但是,與乘用車的行業領軍地位相比,商用車確實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為了實現上汽集團在“十二五”期間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與國際經營能力的汽車大集團”的目標,上汽商用車板塊“謀求突破”,加快形成核心競爭力,已被提上重要日程。按照規劃,到2015年,上汽商用車年銷量要從目前的約20萬輛提升至40萬—50萬輛,躋身國內商用車企業銷量前三名。

 

記者:作為一股新生力量,MAXUS大通對整個上汽商用車事業有什么特殊意義?換句話說, MAXUS大通在未來上汽商用車事業中將占有怎樣的位置?

 

藍青松:與其它板塊相比,上汽運作MAXUS大通品牌,確實有一些特殊的考量。

 

首先,在上汽商用車眾多板塊中,除去匯眾之外,上汽依維柯紅巖、南京依維柯、上海申沃采取的都是合資模式。受制于外方合作伙伴,這幾家合資企業發展得都不夠理想。尤其是曾被上汽寄予厚望的上汽依維柯紅巖,由于合作方菲亞特態度不夠積極,并未完全抓住前兩年中重卡市場高速增長的機會。在會見菲亞特集團總裁馬爾喬內時,陳虹總裁曾就此明確表示過不滿。

 

于是,上汽決心用兩條腿走路,另一條腿就是做自主。2008年,英國商用車公司LDV破產,我們敏銳地把握住了這次海外收購的機會,成功得到了MAXUS大通這一國際傳奇商用車品牌,以及百年企業英國商用車公司深厚的技術積累和產品技術平臺。可以說,像當年上汽收購羅孚資產高起點打造乘用車自主品牌那樣,MAXUS大通肩負著上汽做強做大商用車事業的重托。

 

其次,從全局看,作為上汽自主掌控的企業,為了給合資企業一些壓力,促使外方合作更加積極主動,肖國普副總裁希望MAXUS大通這個項目能走得更快些。因此,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整合國際、國內以及上汽內部資源的創新舉措,在最短的時間里,高起點打造起了MAXUS大通品牌,并且在體系能力等方面形成了相對優勢。事實證明,這一策略對外方合作伙伴的確帶來了觸動,最就明顯的例子是,MAXUS大通在項目進度上給南京依維柯施加的壓力,讓菲亞特方面與上汽合作的態度已明顯改觀。

 

第三,我們希望MAXUS大通能夠成為上汽商用車的“試驗田”。為此,我們從較高起點出發,通過整合國際國內優勢資源,在初創階段就注重培養自主品牌長遠發展競爭力的內在基因,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并將以此為起點,打造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商用車業務體系。

 

目前,上汽商用車有限公司注冊地在上海,擔負運營管理、技術中心、營銷等職能;無錫、儀征有兩個分公司。基地在儀征的伊思坦納商用車,多年來積累了一定的用戶和口碑,按照公司的規劃,未來要穩定發展,明年初,動力總成和內飾升級的全新伊思坦納商用車將投放市場;基地位于無錫的MAXUS大通商用MPV項目,作為整個商用車板塊的“試驗田”,我們希望它能憑借后發優勢,通過體系能力建設,在發展速度、品牌影響力和經營效益上取得突破。

 

做品牌不一定非要從零開始,憑借有國際水準的高品質產品,通過業務模式上的多種創新,“國際傳奇商用車品牌” MAXUS大通,正同步駛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記者:源于英國LDV公司的MAXUS大通,被譽為國際傳奇商用車品牌,與此同時,MAXUS大通又是上汽商用車的自主品牌。請問藍總,如何看待國際品牌與自主品牌的關系?

 

藍青松:做強做大自主品牌與通過海外收購擁有國際品牌并不矛盾。上汽一直認為,做品牌不一定非要從零開始,通過兼并、收購獲得一個國際品牌,可以擁有后發優勢,并能快速進入國際市場。

 

收購MAXUS之后,我們才進一步了解到國際品牌的真正影響力。作為英國的百年商用車品牌,MAXUS在西班牙、荷蘭、俄羅斯、東盟、南非共同體六國,以及傳統的英聯邦國家都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今年上海國際車展,我們邀請了12個國家的經銷商出席MAXUS大通的產品發布會,沒想到卻吸引了34個國家的72家經銷商前來接洽,MAXUS大通的品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page$

 

記者:上汽商用車將如何打好“國際傳奇商用車品牌”這張牌?能否介紹一下目前和今后MAXUS大通的國際化戰略?

 

藍青松:品牌影響力離不開品牌推廣和維護,但更要靠產品力和市場占有率。我們認為,“國際傳奇商用車品牌”首先要有國際水準的產品來支撐,這一點我們還是充滿信心的。9月初即將上市的MAXUS大通V80,由上汽商用車研發中心在LDV公司原有產品的基礎上,根據世界潮流和中國特色進行了9個方面、近100項改進,毫不夸張地說,其核心技術領先國內競品兩代。

 

其次,“國際傳奇商用車品牌”必須有一定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因此,與其它品牌不同,MAXUS大通同步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9月初,我們在國內將有28家經銷商開業。在國際市場方面,今年的重點是東盟和南非。9月初,MAXUS大通V8將參加約翰內斯堡車展,截至目前,已接到南非方面200輛訂單;10月份,V80將以KD件出口的形式,交付馬來西亞216臺。按照我們的規劃,到2013年,MAXUS大通全年3萬臺的銷量中,海外市場將占到30%。

 

記者:提到MAXUS大通,人們很容易聯想到上汽乘用車的榮威和MG,同樣是整合全球資源、高起點打造的國際化的自主品牌,MAXUS大通在成功復制上汽乘用車模式的基礎上,還根據商用車的特點進行了哪些業務創新?

 

藍青松:與乘用車不同,商用車市場的特點是車型品種多、單個車型的市場規模小,同時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進一步提升,未來對商用車產品的需求將更趨個性化、定制化和多樣化。因此,在運作MAXUS大通項目初期,我們就根據客戶需要在業務模式上進行了多種創新。

 

首先,我們利用先進的信息化系統,實現了智能化配置管理。商用車客戶的訂單變化非常快,要求變化以后很快就要產品交付,怎么辦?從產品設計到物料拉動到生產制造,如何響應?這就要求商用車企業需要快速應對客戶的各類彈性要求、快速拉動生產所需的各種物料、快速完成客戶所需產品的研發和制造。對此商用車公司建設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系統來滿足市場和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除了企業平臺運作層面的ERP系統之外,我們在研發方面實施了PDM工程開發系統和GBOM工程發布系統,這兩個系統的應用非常關鍵,它們與其它系統的配合應用從體系上解決了“可變配置管理”的難題,對訂單下達后由于客戶要求變化導致的配置變更、物料拉動等一系列變動給予快速響應和精確支持,確保快速、高效地實現訂單交付。

 

其次,我們在改裝車業務上首創了“1+N”的“合作加競爭”模式。目前,德國改裝車市場份額已占到60%左右,國內改裝車市場也在蓬勃發展。國內商用車企業要么全部由自己的改裝車公司承擔,要么全部依賴社會上的改裝車企業完成,我們則創造性地提出了“1+N”模式——“1”是成立自己的改裝車公司,“N”是邀請社會上的改裝車企業實施戰略合作。6月,我們針對MAXUS大通V80八類主流行業應用,優選了16家改裝企業展開戰略合作,這種“合作加競爭”的業務模式,極大地調動了雙方的積極性。

 

成功整合國際、國內以及上汽集團內部資源,打造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流程和體系能力,并擁有一支甘于奉獻的創業型團隊,是MAXUS大通最讓人自豪的競爭優勢。

 

記者:在外界看來,新成立的上汽商用車有限公司的商業模式確實很有特色,它充分利用了國際、國內以及上汽集團內部資源整合的機會,這種收購、重組究竟能給MAXUS大通的成長帶來哪些有利條件呢?

 

藍青松:上汽運作MAXUS大通品牌,主要采取了三個層面的資源整合。首先是海外收購。作為一家具有百年歷史的商用車生產企業,英國商用車(LDV)公司不僅擁有MAXUS大通這一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還在寬體輕客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收購LDV公司,讓上汽在商用MPV細分市場擁有了高端起步的機會。

 

其次,是整合國內閑置資源。上汽商用車有限公司無錫基地的前身,是南汽占股20%新雅途項目。上南合作后,這一項目已陷入停頓。為了盤活現有資源,加快MAXUS大通落地,上汽決定整合這一存量資產。在無錫市政府的大力協助下,上汽最終拿下了這塊位于無錫惠山區的580畝土地以及閑置廠房。2010年4月8日,規劃產能10萬輛、擁有四大工藝的無錫基地正式破土動工,同年8月20日首臺白車身下線;2011年1月15日總裝車間貫通,今年6月底Maxus大通V80商用車正式下線。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完成新工廠建設以及新產品的上市,不通過資源整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第三,是整合上汽內部資源和人才優勢。為了確保Maxus大通的后發優勢,上汽集團從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海匯眾等下屬企業抽調了骨干團隊,擔任無錫基地采購、生產、質保、信息、營銷等關鍵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此外,上汽還分離了匯眾的整車業務,將其重卡、輕卡、輕客、大客、改裝車等生產資質,裝入了上汽商用車有限公司,重組成為一個全新的、有巨大發展潛力商用車企業。

 

記者:作為項目的掌舵人,您認為MAXUS大通從收購談判到V80上市的近3年時間里,哪個領域是您滿意的?

 

藍青松:雖然從企業的長遠發展看,現在評價哪些領域“最滿意”還為時尚早,但實際上,我們在資源整合、打造流程和體系能力以及團隊建設方面的諸多嘗試,還是讓我感到非常自豪的。

 

前面講了資源整合,我們重點說一下體系能力建設。在MAXUS大通項目展開之初,我們就認識到流程與體系的重要性。秉承“高標準發展”的精神和“求乎其上”的原則,我們確立了以GVDP流程(上海汽車整車開發流程)作為項目主流程,并同步開始了包括TS16949在內的體系建設工作。從市場需求調研,到產品定義、工程語言、工程設計、設計主題批準,再到整車項目啟動、造型數據發布、生產啟動、制造驗證、正常生產啟動……我們定義了清晰的各部門同步工作的階段目標和交付內容,輔之以上汽商用車產品工程標準體系,使上汽商用車的各個協同部門,不僅能嚴格按照GVDP流程實施產品研發工作,而且有了明確的技術規范和標準。

 

為了能提供給消費者高品質、高水準、高起點的商用車產品和服務,我們充分發揮上海汽車在供應商體系上的優勢,在關鍵零部件上采用了世界500強供應商的產品,同時,將優質的乘用車供應商資源延展到商用車平臺。此外,其余零部件的采購也是在國內商用車供應商中優中選強,從而保證上海汽車商用車的產品能夠滿足并超越消費者的需求。

 

商用車公司將上海汽車在乘用車領域的信息化優勢引入商用車領域,在上海汽車的統一策略下,基于公共系統平臺,針對商用車客戶需求的特點進行改進和自主研發,建設適應商用車發展的信息系統,目前,PDM/GBOM、 SAP、MES、e-HR、PR-online、DMS等系統已陸續上線。其中GBOM系統,尤其是此系統的車型配置系統具有行業領先水平,實現了模式創新。

 

上海汽車是國內較早運用精益生產體系的汽車制造企業,精益生產的理念早已成為每一個上海汽車員工的工作準則。商用車公司的團隊秉承這一理念,在企業的日常運營和生產過程中減少不創造價值的環節和流程,搭建起精益制造和精益管理的平臺,并在日常工作中堅定地將精益化生產注入商用車公司的血脈。我們在整車的生產過程中率先提出“2 毫米尺寸工程”的概念,用乘用車相同的車身工藝制造商用車,在行業里尚屬首創。為了適應未來商用車市場小批量多品種的特點,我們還打造出一條依托于信息系統的柔性化生產線。

 

為了打造國際級水準的商用車品牌,商用車公司從項目建設階段就同步開始了全面質量體系貫標工作,并采用行業最高標準ISO9000和TS16949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在項目啟動階段就采取如此嚴格的質量認證的企業,在業內也屬首創。

 

在經銷商網絡的建設方面,我們國內外營銷渠道同步展開。在國內市場上,項目組從優秀經銷商中選取30家作為一級經銷商;在國際市場上,已經與MAXUS原有的經銷商簽署了供貨合同,同時與歐洲、非洲、南美洲的經銷商也正在積極的接洽和談判中。

 

當然,最讓我自豪的還是我們創業團隊。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大多數人放棄了合資企業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把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奉獻給了上汽的自主商用車事業。我相信,有這支甘于奉獻的團隊,上汽的商用車事業一定能夠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