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重陽節,具有低地板、大通道、全平地板等特點的地鐵巴士成功“出圈”。
10月25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重陽節又被稱為“老年節”。除了關注老年朋友的身心健康,更要關注老年人出行安全。就在這天,國內幾家客車企業對此積極響應,和金華、福州、寧德等地公交公司聯手推出了地鐵巴士。
地鐵巴士也被體驗過該地鐵巴士的老年人將其稱之為“對老人最友好的公交車型”。
基于難以逾越零部件資源,普通公交車車門處有兩級、甚至三級踏步,而地鐵巴士卻取消了車門臺階,實現一級踏步上下車,并且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前門上,后門下”。同時地鐵巴士車內也不見了以前的“后山”,內部結構平坦、開闊。這樣的設計滿足了老年人 、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出行需要,同時也使車內的乘坐空間變得更大。
地鐵巴士的背后是各客車生產制造企業與盤轂動力對于改善乘客乘坐體驗的不斷探索,是將先進技術與市場需求的完美融合。
就在“2020北京國際交通運輸、城市公交、旅游客運車輛及零部件展覽會”中,作為電驅動系統“技術推動者”的盤轂動力如約參展,同時也揭開了盤轂動力的技術面紗。
地鐵巴士時代的到來
車展現場展示的金龍地鐵巴士具有超大面積前擋玻璃,視野開闊,同時設計凸顯實用美學新造詣;窄邊框造型搭配浮雕式輪眉,整體外觀立體大方。
除了造型設計極具心意,金龍地鐵巴士采用盤轂動力四氣囊獨立懸架輪邊驅動系統,取消了車輛傳動軸、后橋等設置,采用低地板、大通道全平車廂布局,車內空間格外開闊。
在現場播放的視頻可以看出,地鐵巴士在操控上也堪稱“全能冠軍”,冠軍之稱在坡道防滑、直角轉彎和繞樁操控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得益于盤轂分布式驅動的電子差速系統,車輛在單輪附著力接近0的情況下,仍在12%的坡道上平穩起步。轉直角彎測試中,地鐵巴士以50KM/H的速度行駛轉直角彎,轉彎過車中車身傾角為2.6度;傳統對比巴士則以40KM/H的速度行駛,車身傾角為5.5度,地鐵巴士在這種極限工況下更為平穩。在繞樁操控測試中,地鐵巴士同樣以50KM/H的速度在間距35米的樁間行駛,車身傾斜角度為3.58度,傳統巴士以40KM/H的速度行駛,車身傾斜角度為6.57度。車輛有如此優異的操控表現,主要得益于盤轂300多項專利技術的四氣囊獨立懸架輪邊驅動系統與電子差速控制。
除了金龍之外,金旅客車旗下的 “地鐵巴士”也在同一時期迎來亮相。在車輛的外觀融合了旅游車與公交車的特點,整體識別度很高。車輛采用中后開門的結構,內部全平地板,布局規整、空間開闊。尤其是該車擁有大塊的站立空間,可以滿足城市較大的客流波動,為城市公共交通支路運輸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
上海申龍此次參展的8米地鐵巴士則采用二級踏步的車內結構,將輪罩部分也進行了弱化,車內空間更加平坦、開闊。
不難看出,地鐵巴士擁有低地板、大通道、全平底盤和穩定屬實等一系列優勢,正是基于這些優勢,從今年8月起,金華、福州、寧德、上海等地均已經實現了地鐵巴士的運營,獲得了市民良好的反饋。
盤轂動力技術推動
各個廠家推出的地鐵巴士產品創新的背后是盤轂動力擁有300多項專利的軸向磁場電機與四氣囊獨立懸架輪邊驅動系統,在這套驅動系統背后有盤轂在軸向磁場電機、4氣囊獨立懸架、電子差速等多項核心技術的布局。
電機從磁場方向可以分為徑向磁場電機與軸向磁場電機,現階段汽車行業驅動電機大多是徑向磁場電機,受結構原理和配套資源所限,在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方面仍有難以突破的天花板。與徑向磁場電機相比,軸向磁場電機擁有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精度高等優點。受材料、結構、工藝、成本等諸多因素的限制,軸向磁場電機一直未能大規模產業化,而如今,盤轂動力通過自主研發,實現了軸向磁場電機的產業化應用,不僅在電動客車上實現了搭載和應用,更帶來了顛覆性的整車結構形式。據悉,盤轂動力的軸向磁場電機比市場主流電機的功率密度與扭矩密度提升一倍以上,新能源驅動電機系統效率高效區超過90%,綜合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除此之外,盤轂動力的四氣囊獨立懸架輪邊驅動系統使整車實現6氣囊全獨立懸架結構,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更加穩定, 在各種極限工況下車輛的操控穩定性優于普通直驅車輛。
分布式驅動的另一個難題是電子差速,盤轂動力專門組建控制策略團隊研發電子差速軟硬件產品,通過輪胎滑磨滑移檢測與智能控制,分配兩個驅動輪的扭矩。盤轂通過與各主機廠的對接調試,車輛在濕滑路面啟動與緊急制動效果已優于普通直驅車輛。
地鐵巴士引領世界公交升級
低地板公交車始于西歐,低地板化(包括低入口)公交車是提高公交系統運輸效率(上下車便捷)和運輸安全(上下車安全)的重要途徑,例如老年人上下車更便捷更安全、帶嬰兒車的乘客上下車更便捷等等,我們國家自21世紀以來一直提倡向低地板化發展。
基于消費升級與人口老齡化社會趨勢,交通運輸部等7部門近日聯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老年人殘疾人出行服務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推進交通運輸無障礙出行服務的行動綱領,鼓勵具備條件的城市新增公交車輛優先選擇低地板公交車,到2020年,500萬人口以上城市新增公交車輛全部實現低地板化。
公交客車低地板化是趨勢,主流企業都已經有對應車型,從行業數據來看,目前低地板化公交已經由原有的10米以上車型向8米以上車型拓展,未來勢必有更多企業推出更有特色的車型,為大眾提供更為優質的公共出行服務。
客車行業是競爭最為充分,且國產品牌全球地位領先的細分行業,中國客車企業已經通過電動化走到了世界客車企業的前列,今天,客車企業將借助低地板化的東風再次起航,實現在全球客車行業的持續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