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緊缺 商用車企搶人熱
今年上半年商用車行業高速發展,加上新兵的紛紛涌入,使得汽車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緊缺的矛盾越發凸顯。近日,記者點開了中國汽車人才網的首頁,北汽福田、宇通客車、蘇州金龍、南京依維柯這些國內知名商用車企業占據了頁面醒目的位置。打開招聘職位一覽,無不是列出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崗位。記者近日致電幾家商用車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了解商用車企業人才招聘的相關情況。
技術研發人員最走俏
蘇州金龍人力資源部主管吳彬告訴記者:“目前我們比較緊缺的是具有專業技術的工程師和海外營銷、服務人員。對于工程師,我們要求有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學歷要求本科以上。當然,我們也不只看這些硬性指標,我們最看重的還是專業技能以及專業視野。有的人學歷不高,但是自身比較努力,并且對行業關注度較高,學習習慣較好,專業技能反而比高學歷的要高。專業視野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我們要求工程師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如果工程師之前工作的平臺比較好,其專業視野也會相對較好。”
而對于海外營銷人員,蘇州金龍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吳彬介紹說,海外營銷人員要懂得外貿、談判、工藝、技術等各方面的知識,而海外服務人員既需要具有判斷事故和維修的能力,又要具備對代理公司服務人員進行外語培訓的能力。
江鈴汽車集團目前最緊缺的則是研發人才,江鈴汽車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們的產品研發力度很大,非常急需這方面的人才。”據介紹,江鈴汽車的人才招聘基本上每個月招兩次,每次面試人數在80人以上,自從去年下半年金融復蘇以后,需求人數正在逐漸上升。
而重卡新兵的加入,加劇了對人才的爭奪。記者打開集瑞重工的官方網站,其首頁全部被招聘信息覆蓋,招聘職位包括研發、技術、生產、營銷、售后服務、采購、行政等各個方面,招聘人數超過百人。同為新兵的大運汽車,則重點招聘產品研發人員、采購供應人員和品質管理人員。大運汽車人力資源部招聘主管王瑞介紹道:“大運汽車作為一個新興重卡企業,目前正在快速擴張期,我們成立了單獨的研究院,產品研發、改進需要很多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運汽車正在大力發展采購供應網絡,急需這方面的人才。”
中高端人才最搶手
最近幾年,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車輛工程也成了各個高校的熱門專業,一批批的大學畢業生源源不斷地向企業輸送。同時,企業培養人才的方式也隨著產業的發展更為豐富,可以說現在的汽車人才比從前豐富多了。但是中、高端人才在哪里都是緊缺資源,因為這類人才的培養周期要長得多。
$page$
吳斌告訴記者:“對于客車行業來說,由于受到今年新能源汽車大熱的影響,新能源方面的人才異常緊缺。”據他介紹,由于高端人才難覓,常規的渠道如網絡就不那么適用了,社會招聘、獵頭、關系引薦等方式更多地被采用。
王瑞則表示,以前企業曾經借助獵頭尋找一些高端人才,收費很高,效果卻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汽車工程師對應技術分類比較復雜,技術性很強,通過獵頭尋找合適對象非常困難。在他看來,網絡招聘也不太有效果,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企業更多的是通過關系引薦尋找一些負責人和中堅力量。
王瑞也坦承,雖然作為一個新企業,大運可以為技術人員提供更好的職業平臺,一些較有實力的人才到大運以后,會被任命為團隊帶頭人。但是大運汽車地處偏僻的三線城市,要吸引北、上、廣等一些地區的人才來這里扎根,有一定難度。
人才流動也空前激烈
正因為上述原因,今年人才流動頻率明顯加大,企業也有此感覺。“今年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加速了人才的流動性,今年的感覺尤為明顯。”吳斌說。王瑞則表示:“重卡行業人才的流動性一直比較高,需要不斷進行人才儲備,每年新招的大學生大概有1/3左右都會在一兩年內離開。”一位重卡業內人士則表示,今年以長安、集瑞、大運為代表的一批重卡新兵從天而降,這些企業紛紛花重金招兵買馬,也加劇了重卡行業的人才流動。
國內人才緊缺,而從海外引進人才會否成為企業的下一步方向呢?大運汽車表示,目前沒有海外人才引進計劃,王瑞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國內汽車企業紛紛去國外‘淘金’,現在金融危機已經煙消云散,時機就不太好了。”江鈴汽車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江鈴汽車目前正在做一些海外招聘,主要是想從美國招聘一些華人。江鈴汽車在海外華人聚集地以及美國的人才招聘網站Monster投放了一些招聘信息,希望能夠吸引行業內的權威專家以及能夠擔當重任的中堅力量。而蘇州金龍也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但吳彬表示這也是基于崗位需求。
在采訪中,多家企業表示,海歸和外籍人士相比起來,他們更樂意招聘一些“海歸”,因為“海歸”不僅有語言優勢,而且在國內外生活過,能與國內員工和國外客戶進行較好的溝通。而外籍員工由于文化認知的差異,管理難度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