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南吹 再傳東風重組福汽
時隔近一年,東風(東風汽車公司)重組福汽(福建汽車集團)的消息再次傳出。
日前,有來自福汽集團的消息稱,東風有意全面重組福汽,而福汽所在地福建省政府也傾向于讓福汽“嫁接央企”。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傳出東風重組福汽的消息了。在此之前的2011年7月份就有消息顯示,東風希望依托臺灣裕隆汽車實現對福汽的重組,而在此過程中,北汽、廣汽重組福汽的傳聞也始終不曾間斷。
此番,東風與福汽的重組愿望能夠順利實現嗎?
風云再起
與此前多方糾葛的重組迷霧相比,此次至少能明確的一點是,福汽的主管部門福建省政府方面已經比較“傾心”東風。
在不久前發布的《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下稱《綱要》)中,福建省政府已經明確提出,要“培育大公司大集團,支持龍頭骨干企業發展總部經濟,以福建為總部跨區域發展,支持優勢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
《綱要》在鼓勵福汽加大投入,盤活存量資產的同時,福建省政府也希望福汽“通過參與國內外大企業合作、嫁接央企、改制上市或發行債券等方式實現快速擴張”。
在此前傳聞的三家重組方(北汽、廣汽、東風)中,僅有東風一家屬于央企,從眼下的局勢看,東風的央企身份顯然成為符合福汽兼并重組的首選條件之一。在2011年7月26日東風有限中期事業計劃發布會上,東風汽車公司董事長徐平面對媒體對其重組福汽的追問時也表示:“雖然現在我們和福汽的重組問題還沒有具體消息,但市場正在不斷變化,任何可能都會發生。”
“東風正在籌劃整合福汽,由于現在福建省政府的態度傾向于東風這家央企身份公司,因此這次收購成功幾率很大。如果收購完成,這對于福汽旗下的子公司來說,影響都很大。”福汽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相比于福汽方面的“積極”態度,東風方面則顯得非常謹慎。“我們還沒有得到具體的消息。”2012年6月6日,東風汽車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但其隨后又強調,“徐總(徐平)此前已經給東風對外重組定下了‘只要能夠與東風形成戰略互補的重組并購,東風是感興趣’的基調。”
東風南吹
實際上,東風欲重組福汽的消息早在2011年就開始傳出。彼時,東風汽車正在和臺灣裕隆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中華汽車(行情,資訊,評論)談判,試圖對由中華汽車、福汽集團以及三菱三方合資而成的東南汽車進行重組。
由于涉及公司眾多且資產關系復雜,在此有必要先對重組所涉及的相關各方的關系做一個梳理。
2011年,東風和臺灣裕隆集團各出資50%成立了東風裕隆合資公司;中華汽車系裕隆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東南汽車乃福汽集團、三菱公司和中華汽車分別持股50%、25%和25%的合資公司。正是因為東南汽車的股東方包含裕隆集團的身影,因此,剛剛與裕隆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的東風集團才有了重組東南汽車的可能。
$page$
彼時有消息稱,東風集團高管曾赴中國臺灣和日本,與東南汽車的中、日雙方高層密談重組事宜。具體的重組模式是,東風希望說服東南汽車大股東福汽集團“分割”東南汽車,讓東南汽車分別與三菱公司、中華汽車建立股比對等的合資公司,也就是說,讓東南汽車“一分為二”——一個成為由福汽集團和三菱公司對等出資成立的合資公司,一個成為由福汽集團和中華汽車對等出資成立的合資公司。這樣,在新的資產架構中,東風集團可以以置換、購買或重置中華汽車股份的方式,對東南汽車實現重組。
后來,北汽和廣汽方面開始頻繁曝出準備全盤收購福汽的消息。“從地緣位置看,廣汽所在地廣州與福汽所在地福建比較接近,無論從文化上還是從經營溝通上,這有利于雙方重組后未來業務的順利開展。”廣汽集團一位高層人士曾向記者表示,“一直以來,廣汽與福汽都在接觸商討重組事宜。”而在今年年初,據記者了解,北汽集團高層也不斷造訪福汽,希望與福汽接洽收購事宜。
面對收購壓力,東風改變了打法,開始準備直接對福汽進行全盤收購。
利益圖譜
實際上,在最近幾年國家鼓勵汽車行業兼并重組的大環境下,圍繞福汽未來的重組走勢一直是汽車行業內關注的焦點。而從東風和福汽這兩家企業本身來看,各自也都有充分的重組或被重組需求。
在上述福建省“十二五”《綱要》中,福建省政府將汽車作為三大重點產業之一加以重點扶持,提出了福汽集團“十二五”末期總產值要達到2000億元、產銷量110萬輛的目標(2011年,福汽集團總產值為130.59億元,銷量為12.31萬輛)。福汽眼下雖然仍舊處于盈利狀態,但如果沒有外力的支持,要想在2015年完成上述目標,并不現實。
而現在東風面臨的局勢是,在保持現有格局的同時,如何在三大汽車集團(上汽、一汽和東風)的競爭中贏得主動,才是最重要的。特別是被東風集團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的自主品牌乘用車發展問題,到2015年要想完成200萬輛的產銷目標(2011年,東風集團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銷量只有16萬輛),東風集團肯定需要一個新的發展思路。
如果能成功重組福汽,東風將在南方布下一顆棋子,這顯然有利于東風產銷量排名的穩固和提升,并有利于東風正在大力推進的“大自主”戰略。
不過,國內某車企集團的負責人表示,對重組事件而言,最難的問題在于重組后的融合問題。“戴姆勒在1998年以4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克萊斯勒,后來因為在生產、研發和銷售等方面一系列的融合問題難以協調,導致戴姆勒在2007年以74億美元的低價將克萊斯勒出售。兼并重組的目的是為了實現‘1+1>;2’的效果,因此,如何解決兼并重組之后的融合發展問題,對中國車企來說仍然需要進一步探索。”該負責人說。
的確,不久前發生的昌河汽車停工事件,就暴露了收購重組后的種種融合問題,說明重組后還將面對內部產權、資質、經營思路以及稅收等分配和共享等等棘手問題,這些對于正在準備收購福汽集團的東風汽車而言,顯然應該成為其在收購談判過程中充分考慮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