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重組福汽疑暫停 行政力量成內因
盡管中國市場增速放緩,但競爭依然不充分。無論規模大小,國內各家汽車企業依然能夠在1800萬輛的市場中求得生存,政府鼓勵的兼并重組僅能成為指令。在2012年,中國汽車行業唯一的并購案例發生在東風與福汽之間。迄今為止,此事仍未有定論。
2012年9月底,據媒體報道,東風與福汽之間的重組,因為三菱汽車拒絕推出,從而導致并購暫定,原定于9月17日的正式簽約儀式也被迫取消。據東風方面的消息稱,東風重組福汽已經成為事實,至于三菱方面,只是這一過程中的插曲,“它不會改變大勢”。
從已經披露的消息看,東風并購福汽是由政府牽線搭橋包辦的兼并重組。此一方式已成為中國汽車行業整合的主要選擇,這對于中國汽車行業會產生異常重要的影響。圍繞行業重組與行政力量的關系,媒體行了聯合調查。調查的時間為2012年9月24日至2012年9月30日。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汽車行業處于由產業高速增長階段向產業平衡階段發展過度的交匯點,盡管行業重組的速度較慢,但這一方向不可逆轉。盡管東風重組東南的案例有政府推動的意愿,但東南汽車的頹勢也正是在中國車市高增長回落階段出現,這反映出市場的自然淘汰特征。隨著政府政策的不斷出臺以及整車制造商的逐漸轉變,中國汽車產業格局散亂差的局面正在改變。
交易暫停
福汽集團的衰落過程,同是其面臨被重組的過程。
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的統計,在2003年,中國汽車銷量僅為400萬輛時,東南汽車的銷量曾達到83533輛,但經歷了之后數年井噴式的發展,2010年,中國市場已突破1800萬輛大關,東南汽車的市場份額卻在不斷下滑,銷量一直徘徊在10萬輛左右,逐漸淪為邊緣品牌。重組福汽集團,已經成為市場的必然。
在東風介入重組福汽之前,北汽集團、廣汽集團都曾是熱門候選者。不過,福汽集團復雜的股權關系成為最大的障礙,尤其是旗下主要業務東南汽車背后更是牽扯著復雜的利益鏈條。這家合資公司由內地大股東福汽、外資股東三菱汽車以及臺灣裕隆集團旗下“中華”汽車分別占股50%、25%和25%。股權的分散導致決策權的分散,在經營管理、利益分配等多方面無法高效運作,導致公司業績長期無法突破。
作為央企的東風公司,其產銷量規模已居全國第二,且資金、政治資源及實力雄厚。對于陷入盈利泥沼的地方車企東南汽車,東風是以大吃小,在政府意愿的作用下,雙方的兼并重組一度被業內看做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在簽約前夜不明原因的暫緩通知將此次收購案再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而當事雙方的三緘其口更是讓業界有了諸般猜疑。
調查顯示,有62%參與人士認為東風能夠并購福汽。持此觀點的人士認為此次并購案可使雙方獲益,屬于內陸型企業的東風汽車,圍繞將來要打造國際化的目標,收購地緣優勢明顯的東南汽車將助力其出口業務的布局以及“大自主”戰略的成型,而歸屬東風汽車之后也將有利于東南汽車將汽車業務重新納入盈利的正軌。加之有政府在背后有意推動,雙方也就重組方式、雙方股權比例以及組織架構形式等達成初步框架,東風收購東南汽車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
不過,部分參與者給出了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東風重組東南汽車之路“隱形”困難重重,東南背后牽扯著復雜的利益關系,除了福汽之外的兩大股東三菱以及中華汽車將如何處理是重組的關鍵。此前北汽、廣汽等國有汽車集團收購福汽失敗已經給出了前車之鑒。
福汽集團董事長廉小強曾表示:“讓他們繼續傳(關于東風重組福汽的傳言),就像當年北汽要重組福汽一樣,最后沒有結果。”在我們的調查中,持此否定觀點的人士占比11%。另外27%的參與者認為當前的形勢還不明朗,政府層面的支持力度還不清楚。
國有資本成主力
雖然汽車行業的兼并重組行為并不多,但出現過的大型并購案例諸如一汽與天汽、上汽與南汽、廣汽與長豐及吉奧,以及正在談判階段的東風與福汽,它們都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這些案例都是國有汽車集團跨地區進行的并購行為。
這些并購的出現,與政府的政策之間緊密相連。2009年,中國政府出臺了《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細則》,擬通過兼并重組,形成2家至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萬輛的大型企業集團,培育出4家至5家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其中還明確提出了鼓勵包括東風汽車集團在內的四大車企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兼并重組。2012年年初,國務院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再次重申了提高汽車行業的產業集中度的重要性,并明文規定了到2015年汽車行業前10家企業的集中度要超過90%,這是中央首次對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提出了明確的時間節點和量化目標。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政府部門推動的汽車行業重組有何價值業內還沒有形成較為統一的觀點。有37%的參與者認為這種政府推動的汽車業重組價值不大,因為重組不能帶來真正的競爭。29%的參與者則認為諸如這般重組案很好地響應了國務院關于提高汽車企業集中度的要求,此舉可以實現優勢資源的合理配置利用,有效的避免重復投資。
自2009年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調整以來,國內發生的兼并重組案例并不多,而且幾乎都是由政府推動的,成效目前較難給出評判。
調查中,有34%的參與者認為由國有汽車集團發起對行業的重組,可以迅速做大規模,同時順應國家意志、響應政府號召可以獲得更大的政策資本。其次,有28%的參與者認為這種并購行為可以使得并購主體與并購對象的優勢資源集中,整合產品及品牌,淘汰落后產能,全面提升集團整體的競爭力。27%的參與者認為,國有集團通過跨區域收購可以獲得更多的殼資源,可以得到更多的地方政府的支持,為下一步擴張和跨地區布局做好儲備。
日前,工信部出臺了《關于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這意味著未來的殼資源將越來越少,無論是對國有汽車集團民營企業而言,未來跨區域生產資質的獲取都是競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