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商用車網 寧如旭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國家利好政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自主創業。從另外一種角度來說,創業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又一途徑。然而,創業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或有艱辛,或遭遇坎坷。
近期,第一商用車網小編采訪了一位90后貨運行業的創業者張文浩,聽他講述了自己從打工到創業的故事。
用年輕有為、積極向上,來形容張文浩再合適不過了。那么,從給別人打工,到自己當老板,他都有哪些不平凡的經歷?作為一名創業者,他又想對正在貨運行業創業的卡友說些什么呢?
懷揣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熱忱 毅然選擇自主創業
張文浩,河南開封人,出生于1991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90后。
2004年,初中畢業的他在讀了兩年高中后,便選擇休學。那時候的他才15歲,正值青春年華。不過,休學的他,并沒有選擇“啃老”,過早接觸社會的他,決定靠雙手去為自己創造價值。
起初,沒有手藝和閱歷的他,只是給私人小老板打打零工。據他說,他在酒店做過服務員,端盤子、洗碗的“粗活”也都干過;其間,還做過家具行業的銷售員。直至2009年,他開始接觸工程機械行業,并學會了熟練駕駛挖掘機。
要問為什么要選擇這個領域,張文浩篤定地說道:“喜歡”。
喜歡,對張文浩而言,不僅僅是他對工程機械設備感興趣,更多的是他真正喜歡去鉆研這些。在工程機械行業該怎么干、如何才能干得更好,張文浩一直在思考,也不斷用實際行動去探索。
他坦言:“搞工程機械的人,多靠人脈,大部分都是‘吃’老客戶的飯碗,如果自己去路邊‘趴’零活,一天是賺不到幾個錢的。”的確如此,類似于工程機械等專用運輸領域,多為“傳幫帶”較多,大部分客戶喜歡將自己手頭兒的資源介紹給熟人,這樣更踏實放心,也更穩妥。
都說“臉皮薄難干事”,只有真真正正放下身段,將自己投身在這項事業上面,才能用心去做好。因張文浩在社會上打了3年零工,接觸過形形色色、不同性格的人,可以說這為他深入一個全新的行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他靠著自己在社會打拼多年結交的人脈,也為自己招攬了不少生意。
那么,“路子”有了,張文浩也打算將工程機械這項事業做大、做強,不過,擺在眼前的問題逐個凸顯出來。最為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挖掘機這種專用產品,不能在道路上隨意行駛,就亟需一輛運輸工具,將自己這個“吃飯的家伙”運到指定地點。
這時,張文浩走遍卡車市場,看了大大小小很多運輸車輛,最后,他決定買一輛動力足、還省油,關鍵是承載力強的微卡車型。
認準開瑞T70 車主為何對TA情有獨鐘?
一開始,可以說,張文浩也是挑花了眼。市場上有這么多的品牌和車型,他該如何去選擇一輛價格劃算、又適合自己作業場景的車呢?
這時,機緣巧合下,奇瑞商用車旗下開瑞汽車的開瑞優勁T70微卡一下就入了他的眼。
要說自己和開瑞的緣分,還得從一次偶然間的“相遇”講起。在一次市場調研中,張文浩發現,作為河南開封本土企業的奇瑞商用車旗下開瑞汽車正在針對新老用戶展開回饋活動,優惠力度也非常大。聽身邊用過開瑞微卡的朋友們說,這款車無論是動力、油耗、耐用性,還是品質方面,都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就連當地的貨拉拉也首選開瑞微卡,保有量非常之高。
于是他從開始抱著“看一看”的心態,在全面了解這款車的性能等各方面后,堅定地選擇了開瑞T70微卡。
據張文浩介紹道,他是在2018年買的這輛開瑞T70微卡,買這款車的主要用途就是拉載自己用于工程機械作業的挖掘機。這款車現在行駛了接近17000公里,四年的時間,雖然行駛里程不是很長,但是卻深得張文浩的心。
據張文浩介紹,他日常主要是靠挖掘機進行作業,有時不止在一個工地駐守,還要在多個工地之間進行往返。因此,對運輸車輛承載能力的要求,以及車輛應對復雜路況的能力要求更嚴格。開瑞T70這款微卡搭載的是東安1.5L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為115kW、最高輸出扭矩為150N·m,對于拉載一輛總質量在1.8噸的小挖掘機而言,動力強勁足夠用。
同時,開瑞T70的底盤采用直通寬體大梁、非承載式車身設計、沖壓式3噸后橋,以及大速比、后雙胎、少片簧設計,讓這款車輕松應對復雜工況下的行駛,承載能力更是不在話下。
另外,張文浩還透露,他除了從事工程機械行業外,還與朋友合股開了一家餐館,這輛開瑞T70的貨箱空間非常寬大,在運送挖掘機的同時,也能完全滿足餐館日常運送菜品的需求,一車多用,可謂一舉兩得。
創業貴在堅持 苦與累是必不可少的經歷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開枝散葉”,越來越多的鄉鎮享受到國家的福利,鄉鎮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對此,立足于鄉鎮基建的土方工程行業逐漸火了起來。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開封人,張文浩看到了自己家鄉的發展機遇,于是從一名打工者轉變成為一名創業者。創業過程中,他經歷的心酸坎坷,或許只有他自己最有感觸。好在,他依靠自身的毅力堅持了下來,并在動力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等多方面表現優異的開瑞T70助理下,有了不錯的收益。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90后開始投入到創業大潮中來。作為一名“過來人”,張文浩發自內心地的表示:“選擇創業這條路,苦與累是必不可少都要經歷的,關鍵在于要堅持下去。人生沒有一勞永逸,風雨過后才能看見彩虹。”
結束語
奮斗的人是“最美的”。這句話用在張文浩的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從打工者到創業者,張文浩實現了角色的轉變。“別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是張文浩從采訪開始到結束,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他用實際行動完美地展現了創業者應有的姿態,同時,他積極陽光的心態亦將幫助他在創業之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