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歐系已成輕客市場競爭主力軍
近年來,輕客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前進,其表現在需求結構上也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產品正在向高端歐系化、系列模塊化、多功能化、低碳節能化、產品輕量化的特征的發展。這主要由于中、短途物流業高速發展以及短途客運高端趨勢,特別是中心城市化帶來的衛星城的擴建,進而拉動了快速增長的城際短途客運及城市物流業市場。此外,在一些中、小城市及較富裕地區的鄉鎮,輕客也被作為校車而廣泛用之。
目前,老產品依維柯、全順輕客以及新銳產品大通、星銳與御風在外觀造型上幾乎難分仲伯,但從專業工程師的視角來看,還是具有形似和神不似的很大的差異性。絕無極個別擅長、喜好與專業搞斗爭“喪家犬”之流所惡舌噴毒、狂犬傷人的 “李逵與李鬼”之分的蓄意惡性惡毒攻訐。
這些年來,國產輕客新品推陳出新加速,如江淮星銳、奇瑞威麟H5、海格新一代商旅車、上汽大通V80、奔馳凌特、東風御風A08 等拉動了輕客市場整體繁榮與上升,這是近年來少有的市場現象。預期未來國產化后的純歐系基因和攜帶準歐系元素的輕客市場競爭將進一步深化,市場交鋒搏斗將拳拳到肉,刀光劍影!歐美系高端輕客毛利率高于日系輕客,高利潤和市場利好,使得越來越多主流與非主流車企進入輕客領域參與到競爭中來。
近期新進入的一些純歐系輕客和含有歐美基因元素的準歐系輕客新銳產品,未來的一段時期內還處于市場培育期,能否在近幾年內與南汽依維柯和江鈴汽車全順系列產品產生直接對抗競爭,在市場企圖分一杯羹,看來還是有相當大的難度和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難以在短期內對傳統依維柯和全順產生直接或間接地威脅,當下只是在起著一個“鯰魚”攪局作用,不可能搶占多少市場份額,但未來卻難以預期。因此,無論是歐系還是日系海獅系列輕客都是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中,展開全方位的充分激烈競爭,最終鹿死誰手,我們將拭目以待。

依維柯
1、南汽依維柯 上汽集團南汽依維柯推出的新寶迪科,其系列短軸、中長軸車型的全線上市。新寶迪搭載全新一代F 1C高壓共軌柴油發動機替代了原先的索菲姆發動機,采用了先進的BOSCH第二代高壓共軌技術,通過新一代的電子控制系統與燃燒方式,燃燒更充分,達到高功率、低排放、低噪音的顯著性能。新寶迪的最大功率可以達到107匹馬力,轉速則從3600r/min降至3500r/min,最大扭矩也從原有的290Nm提升到327Nm,低轉數,大功率的動力系統使整車在行駛時更為平穩、環保。能持續輸出327Nm的最大扭矩,排放達國Ⅳ標準,具備升級到歐Ⅴ的潛力。
新寶迪采用智能化BCM——車身控制模塊,對車內外燈光、中控門鎖、車窗、雨刮等常用功能零部件進行管理和控制能一目了然、操控自如。新寶迪采用了非承載式車身、SSR底盤系統及轎車級的空氣懸架。前懸掛采用麥弗遜式懸掛、后懸掛為Hotchkiss,能夠化解顛簸路況和減速帶的震動。四輪碟剎配備了博世8.0 ABS主被動安系統,讓制動更穩健。
$page$
此外新寶迪NVH靜音科技的植入新寶迪。NVH是指Noise(噪聲)、Vibration(振動)和Harshness(聲振粗糙度)三項標準。通過對寶迪車系的車身,輪胎,總體動平衡等進行技術的綜合運用、調整和改進,提高車輛的舒適度和穩定性各項靜音措施,并加強整車密封工藝。NVH技術的運用大大提高了車內靜音效果,為行車帶來更多的安靜和舒適。

江鈴全順
2、江鈴全順 全順是福特經典的輕客車型,在國外經過了幾代的傳承與進化,尤其贏得歐洲用戶的青睞。江鈴福特全順旗下擁有兩個產品平臺,分別為中高端的福特新世代全順(V348)和中低端的福特經典全順。 江鈴汽車公司逾3.362億投V348全順國五排放升級項目,并新增的1.281億元投資額主要用于公司工程開發費用和購置模夾具。一個以江鈴新世代全順的PUMA發動機和依維柯寶迪F1C 發動機為代表的新一代柴油輕客發動機的投入使用,柴油輕客馬力強、扭矩大、油耗低、能滿足歐IV 排放標準等方面的優勢將會在市場上進一步放大。不過我們也必須看到:已進入中國市場二十多年的福特全順和南汽依維柯一樣,雖逐年都對其產品進行不斷地升級“改良”,但不進行“革命”性地換代,其未來市場前景也不容太樂觀。

江淮星銳
3、江淮星銳 江淮星銳由江淮歐洲(意大利都靈)研發中心設計開發,與此同時,江淮技術中心商用車研究院的100多名技術人員配合產品的開發和試制。其造型元素更多的還是參考了全新的瑞風IV型車,與奔馳凌特的外觀頗為雷同。對純歐系VAN車(廂式輕客)依維柯和全順將造成直接的沖擊和構成直接威脅。
江淮星銳輕客產品分為長軸、中軸、短軸3個系列,主要瞄準三大市場:乘員運輸、城市物流、改裝。長軸產品在6米左右,座位達到17座;短懸產品在5.5米,座位數為6~15座;短軸產品在4.7米左右,座位為6~12座,這也是目前在市場銷量最大的一塊。
在內飾和配置方面,星銳“轎車化”的風格明顯,整體配置水平領先于行業同類型產品。如轎車式中控系統設計,精致的一體化內飾,功能強大的GPS/DVD/倒車影像系統,氣囊與ABS和EBD的安全組合等。可變身客車、廂貨、商務車、救護車、工程車等多功能商用車。
$page$
星銳搭載江淮自製生產的柴油發動機HFC4DA2-2B(2.5L)和HFC4DA1-2B2(2.8L),未來還將匹配VM柴油發動機和汽油發動機。短軸車產品將會搭載江淮最新開發的1.9T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最具競爭優勢的是江淮將打破合資企業歐系輕客固定發動機匹配的慣例,自己選擇發動機總成。此外,星銳客車、廂式貨車和專用車品類齊全,產品及市場競爭力是顯而易見的。

上汽大通
4、上汽大通 上汽集團收購英國老牌LDV公司的所有有形(工廠設備)及無形資產(技術、品牌等),并且是獨占性擁有。此次生產的是誕生于2005年的Maxus的廂式車,利用LDV成熟的技術和知識產權,以及生產設備,可能衍生輕客車大型MPV。去年6月底,上汽商用車公司大通V80多功能輕型商用車下線,作為商用車戰略啟動的首款車型,主要競爭對手正是短軸矩的江鈴全順。V80前置前驅多功能輕型商用車,其雙開門成為最大的賣點,不僅宜乘而且宜商。

奔馳凌特
5、奔馳凌特 福建戴姆勒-奔馳凌特配備高壓共軌技術2.2L柴油發動機,已達到歐Ⅳ的排放標準。6速手動變速箱。凌特有三種不同車身長度,提供十四座、十七座和二十座車型選擇。兩種不同軸距的凌特配備了同類車型中最先進的ESP電子穩定程序,包括ABS 制動防抱死系統、ASR 加速防側滑系統以及EBD制動力分配系統和BAS輔助制動系統,有LAC 載荷自適應控制和RMI側翻干預等諸多領先安全科技。此外,凌特的電子泊車輔助系統、光線雨量傳感器及電動調節加熱后視鏡等。多功能方向盤,則集成了行車電腦的控制按鍵和音響控制按鍵。配備有CD播放器和配置17個雙路揚聲器。凌特售價為人民幣45.8萬元—49.8萬元,超過進口和已國產化的四川豐田考斯特輕客,為目前國內最為高端輕客。從目前福建戴姆勒-奔馳凌特產品生產狀況與發展規劃看,若欲降低“天價”而大部分在近幾年內實行零部件國產化,是不現實的,但高端趨向國產化是必須的過程。如果一年的產銷量還達不到千輛,那每臺車分攤的利潤就較低了。當下奔馳凌特已對純日系高端海獅考斯特輕客形成了高壓的態勢。

東風御風
6、東風御風 在今年北京車展,東風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首款高端輕客產品東風御風。據悉該車歷時四年研發,已成為東風股份推進輕型商用車業務的重要產品。東風御風兼備歐系外型和日系內飾外,其“心臟”為日產ZD30,動力轉送為韓系6MT變速箱。全系列共由三種軸距、兩種高度車頂組成8種基本車型,座位數覆蓋8-17座,具有多種商務車、客運車以及各種改裝車選裝配量,可滿足客戶多樣與特殊化的需求。
$page$
與LDV公司Maxus產品有血緣關聯的東風御,大膽吸收并消化了英國LDV技術。早在 2006年,東風與英國LDV公司接洽,有意購買其輕型商用車技術,并于2007年就技術轉讓的協議初步達成協議,進行逆向開發。并由德國保時捷和英國蓮花聯袂打造,又吸取日系發動機技術精髓”。東風御風是一個集歐日高精技術資源加上自我開發而成的一款高端輕客。
東風御風前置前驅全承載車身技術,傳承英國LDV底盤制造技術為基礎,強化車身安全性,并邀請保時捷公司在德國做整車調校,提高車輛操控性與舒適性,同時聘請英國蓮花、法國賽科等多家頂尖汽車設計公司、百位國際汽車界的頂級專家,組成強大專業的開發設計團隊,給予東風御風強大技術保障。
東風御風日產ZD30發動機運用國際最先進的博世第二代電控高壓共軌+進口EGR技術,配合0.14mm 九孔噴油嘴,強化噴油霧化效果與充分燃燒,將燃油壓力提升至1800 bar,讓御風百公里等速油耗僅為6.4L,同時將排放提升至歐Ⅳ標準。東風御風又裝配韓國現代原裝全鑄鋁6MT變速箱,確保動力輸出可靠平順,使ZD30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110Kw,最大扭矩350Nm。“御風”校車還擁有一些新功能。比如,校車在發生事故后,駕駛員按下一個按鈕,所有車窗玻璃就會自動碎裂,“相當于車窗自動變成了逃生門”。

一汽通用歐寶
7、一汽通用歐寶 一汽通用計劃投產歐寶Vivaro商用車,估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定有一個結論。2009年8月,一汽集團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新合資成立的“一汽通用輕型商用汽車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輕型載貨車類、輕型客車類。產品范圍涵蓋皮卡、SUV、MPV和輕客四個系列。目前,一汽通用已在哈爾濱投產解放501輕卡,從通用汽車導入的程坤皮卡已下線上市,其SUV和MPV、輕客三個系列產品也在加速導入引進中。引入歐寶輕客Vivaro一汽通用提上議事日程,這可以讓一汽通用產品結構豐富。其中類似于歐系短軸依維柯和全順的歐寶Vivaro輕客產品也可能于今年或明年立項。其整個系列化產品構筑了50萬輛的產能儲備。
注:歐寶Vivaro和雷諾Trafic(塔菲克)是誕生于同一平臺上的車型,后者曾于上個世紀90年代由航天三江汽車公司以SKD組裝進口方式引入中國內地銷售。由于國產化率較低導致售價偏高,加上三江雷諾項目啟動不久后便擱淺,塔菲克并未能在中國熱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