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貫八閩 福建邁進LNG清潔能源新時代
“二期項目已經國家有關部門核準,計劃投資70億元、建設5#、6#儲罐的前期工作已經展開,即將轉入填海造地等實質性建設階段。”黎暉說,這兩個儲罐建成后,接收站存儲能力將達到96萬立方米,除了滿足福建本省需求外,還將向周邊省份供氣。
與LNG接收站相鄰的,是一片方圓5平方公里的陸地。原先雜亂無章的民房已經不見了,拔地而起的是一幢幢現代化的廠房;一條寬敞的疏港大道在各個廠區門前穿過,廠區內草坪青青,綠樹婆娑。
“這就是以LNG為龍頭的LNG產業園。”福建莆田市秀嶼臨港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陳金家說,LNG接收站在進口大量液化天然氣時,獲得巨大的可利用冷能。相關生產項目緊跟而來,產業集聚效應不斷顯現。
與接收站并排的,是利用LNG發電的莆田燃氣電廠。目前,電廠1#、2#、3#、4#機組已全部進入商業運營。到2012年底已累計發電約145億千瓦時,預計今年項目完全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4億元,上繳稅收近2.5億元。
在接收站的后方,鞍鋼冷軋、冷能空分、精細膠粉、丁基橡膠、冷鏈物流等項目相繼落地。
“若沒有LNG接收站,鞍鋼冷軋很難在莆田落地。冷軋項目開工生產,將吸附一批下游企業,在莆田打造鋼鐵生產基地。”鞍鋼冷軋鋼板(莆田)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鞍鋼冷軋項目主要使用接收站的天然氣和冷能空分項目的氮氣進行冷軋生產,今年產值可達40億元。
據悉,秀嶼臨港工業園區內共有10個項目,其中LNG、燃氣電廠、槽車運輸、冷能空分等4個項目已建成投產;精細膠粉、鞍鋼冷軋等2個項目建設接近尾聲或試運營,并將全面投產;丁基橡膠等4個項目有的正在建設之中,有的已開展前期工作。去年,園區納稅額達到9.7億元,位居莆田市納稅榜首。
奉獻清潔能源,創造美好生活
有了LNG接收站,福建省以煤炭為主的傳統能源結構正在發生變化。目前,福建LNG接收站通過燃氣管道向莆田、晉江和廈門3個燃氣電廠供氣,約占供氣量的60%。三個燃氣電廠已陸續投產,年發電量達140億千瓦時,對增強電網調峰能力、優化電源結構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綠色能源讓城市天空更藍。目前,接收站向福、廈、漳、泉、莆等5個沿海城市民用及工業用戶供氣,約占30%。此外,通過槽車運輸向省內其他地區供氣的,約占10%。作為一種清潔、高效、方便、安全的能源,LNG以其熱值高、污染少、儲運方便等特點深受用戶青睞。
與燃油汽車相比,LNG(或CNG)新能源汽車可大幅度降低尾氣排放量。2011年11月,莆田汽車運輸股份有限公司47輛LNG客車正式投入使用。這些客車每年可減少排放一氧化碳197噸,碳氫化合物5噸,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到2015年,莆田全市將新建LNG加氣站20座以上,LNG汽車達到3000輛,城區及市郊交通干線上的公共汽車、出租車和中巴車等將全部實現“油改氣”。
目前,除莆田外,在福州、廈門等城市,“不冒黑煙”的LNG公交車也隨處可見。據了解,福州市規劃未來5年內天然氣公交車總量達到1000輛;廈門市計劃在未來3年至5年內,天然氣公交車的投放總數達到1000輛至1500輛,占全市公共交通車輛總數的40%至50%。按照省交通運輸廳的規劃,“十二五”期間,全省計劃在高速公路沿線建設46座汽車加氣站,5年內實現全省高速公路汽車加氣基礎網點貫通,加氣規模達96965萬立方米,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天然氣汽車加氣需求將得到滿足。
著眼于海西未來對清潔能源的需求,中海油正加快推進海西天然氣管網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至2020年,福建省將形成LNG輸氣管3609公里、接收站2座、分輸站72座、衛星站96座的海西天然氣管網,覆蓋9個設區市,與浙江、廣東管網相連,年輸氣能力達1000萬噸。
“氣”貫八閩,助力打造美麗福建;“氣”貫八閩,福建從能源短板變成能源大省,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