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商用車網 李秀枝
近日,一汽解放、宇通客車、濰柴動力、福田汽車、江淮汽車、江鈴汽車、東風股份等商用車及零部件企業均已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
2025年一季度,在商用車行業整體銷售105萬輛、同比小增1.8%的背景下,各家上市商用車及零部件企業盈利情況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商用車及零部件上市企業2025年一季度營收、凈利潤一覽(單位:元)
營收:僅半數企業增長 濰柴超574億元領航 漢馬增幅最高
從營業收入來看,2025年一季度,備受行業關注的16家上市商用車及零部件企業中,僅8家企業實現營收增長,占比1/2。在存量競爭面前,并非頭部企業就一定營收增長,他們同樣面臨諸多挑戰。
具體來看,2025年一季度,營業收入最高的企業依然是濰柴動力,其營收規模高達574.64億元,并實現1.92%的同比正增長。在濰柴動力之后,有三家企業營收規模超過100億元,分別為福田汽車、一汽解放和中國重汽濟南卡車股份,對應的一季度營收依次為148.01億元、143.41億元和129.08億元,其中福田和重汽濟南卡車股份均實現兩位數正增長。
一季度營收在4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5家,分別為江淮汽車、江鈴汽車、宇通客車、金龍汽車和中集車輛 ,對應營業收入為98.01億元、79.67億元、64.18億元、49.22億元、45.91億元,僅金龍汽車實現同比正增長,增幅為23.69%。
一季度營收在10億元到3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6家,東風股份領銜這一梯隊,其營收為26.28億元,其他5家企業分別為中通客車(16.93億元)、云內動力(15.01億元)、動力新科(13.71億元)、漢馬科技(13.2億元)、全柴動力(12.93億元),其中全柴、漢馬科技和中通三家企業實現營收同比正增長,漢馬科技增長四成、行業最高,中通增長三成,全柴增幅約6%。
剩下一家企業為安凱客車,其營收規模在10億元之下,為6.48億元,同比實現增長14.84%。
由上可見,各家企業2025年一季度盈利情況嚴重分化,即便是處于同一細分行業,增減情況也有所不同。令人驚訝的是,漢馬科技在2024年凈利潤扭虧為盈之后,2025年一季度營收增長也是非常給力,增幅高達43.93%,行業最高。第一商用車網注意到,2025年4月18日,漢馬科技股票正式撤銷退市風險警示及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 漢馬”變更為“漢馬科技”。在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的賦能之下,漢馬科技由瀕臨破產到如今逐步欣欣向榮,成功打贏轉型升級之戰。
凈利潤:濰柴凈賺27億 宇通超7億 福田/金龍/中通等大漲
當然,衡量一家企業的經營情況,凈利潤也是重要考核指標。凈利潤能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凈利潤增速放緩可能倒逼企業優化業務結構,凈利潤大幅波動或持續下滑可能預示經營風險。此外,凈利潤增速變化還是行業興衰的風向標,反映行業周期。
從2025年一季度來看,16家上市商用車及零部件企業中,有13家企業歸母凈利潤實現盈利。其中,凈利潤最高的企業為濰柴動力,凈賺27.11億元,同比增長4.27%,凈利潤增速高于營收增速2.35個百分點;其次是宇通客車,凈賺7.55億元,同比增長14.91%,在營收小幅下滑之下還能實現凈利潤兩位數正增長,可見宇通客車強大的賺錢實力;福田汽車凈賺4.36億元,同比大漲70.08%,原因在于產品銷量增長、新能源銷量大幅增長、海外出口業務銷量大幅增長,以及公司持續推進全價值鏈降本增效這四個方面。
江鈴汽車和重汽濟南卡車股份2025年一季度凈利潤均超3億元,其中重汽同比增長13.26%。據江鈴汽車披露,第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去年減少1.76億元,同比下降36.56%,主要是由于少數股東損益變動帶來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減少。
中集車輛和東風股份2025年一季度凈利潤在1億元到2億元之間,東風股份營收下降,利潤不降反增,引人關注。據東風股份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顯示,2025年一季度,東風股份在輕型商用車行業整體下滑、市場競爭壓力未有效緩解的狀況下,積極采取提振終端、調整結構、開源節流等多種措施,努力提升收益。
2025年一季度,有6家企業凈利潤在1億元以下,分別為中通客車、金龍汽車、全柴動力、一汽解放、漢馬科技和安凱客車。其中,全柴動力凈利潤同比增17.65%,中通客車同比大漲80.52%,金龍汽車同比暴增164.79%,漢馬科技扭虧為盈。
此外,有3家企業凈利潤處于虧損狀態。其中,江淮汽車同比由盈轉虧,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受銷售規模下降導致主營業務毛利同比減少,以及確認的合營聯營企業投資收益同比減少所致。動力新科虧損額仍有2.1億元,同比來看虧損額正在縮窄,說明動力新科的經營情況正在改善。相比而言,云內動力虧損額度并不高,不過也可看到,云內動力正通過技術改造升級、優化內部管理、發力新興領域來加快公司轉型升級。如3月,云內動力L4級智能配送車已取得昆明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4月,云內動力向旗下智能裝備公司增資2700萬元等。
結束語:行業發展邁入新階段 未來挑戰或更嚴峻
經濟增長動能減弱,行業整體需求不振,而“玩家”卻在增加,市場競爭沒有最卷只有更卷。這對商用車行業的固有發展模式提出了諸多挑戰:光國內強不行,還得會玩海外市場;不能一味地價格戰和追求銷量高,還得考慮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降本增效依舊是重要措施。這使得各家商用車及零部件企業對于自身發展趨向也更加慎重與理性。
從2025年一季度報來看,多家商用車企業內部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動,組織結構調整動作頻繁,這是積極轉型的表現,同時也說明未來的挑戰會更加嚴峻。未來的商用車行業,誰將會引領新能源、智能化和全球化趨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