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頻出 地方政府圍攻新能源汽車基地
“市政府將拿出10億元財政撥款支持新能源汽車?!敝貞c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在“重慶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頂著烈日宣布,“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只要到重慶新能源汽車基地落戶,我們都將給予大力支持。”
而在重慶宣布支持建設新能源產業基地之后,武漢東風電動汽車產業園也隨即揭牌。事實上,隨著新能源汽車逐漸升溫,北京、吉林、重慶等地的地方政府已經嗅到了“美味”,展開了新能源產業基地的爭奪戰。 “從這些年的情況來看,地方政府是緊跟中央,中央政策出來了,下面就會跑步前進!”江蘇省常熟市合眾環保能源技術研究所所長沙永康說。
聯盟鋪路
與黃奇帆一起出席“成立大會”的還有工信部副部長苗圩。苗圩明確表態:“工信部高度重視推動和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支持成立創新產業聯盟。”
這是苗圩擔任工信部副部長并主管汽車行業之后,第一次出席重慶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會議。此前,科技部部長萬鋼曾經出席了2008年11月27日舉行的“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工程重慶啟動儀式?!?
重慶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由長安汽車、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恒通客車、力帆汽車等30家單位共同發起,整合了重慶市乃至國內新能源領域的優勢資源。該聯盟首任理事長、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說:“聯盟成立,在于解決了整車和零部件之間的關系問題,形成一個地域里整車和零部件的緊密合作關系,這是問題的關鍵?!?
而在重慶打造龐大的產業聯盟之前,北京已經率先動手了。2009年3月,由北汽控股公司、北京公交集團、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國內第一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
“一夜之間聯盟風起云涌,隨后國家還將成立全國性的汽車產業聯盟,但各地成立的汽車產業聯盟如果沒有太大的技術突破,新能源汽車很難得到真正的提升?!鄙秤揽涤行牡卣f,現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模式,就像一個拍電影的劇組,從燈光到道具都組建起來,拍完了就走人,“如果拍出了好的電影,這個電影的知識產權、票房收入該如何分配,都還是一個問題?!?
基地之爭
產業聯盟的知識產權和“票房”尚未明確之際,背后卻是各地方政府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的爭奪。
2008年12月28日,北京市成立了以福田汽車為中心的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該基地坐落于福田汽車昌平廠區,總占地1000畝,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50億元,將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工程基地。而該基地與2009年3月北京成立的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息息相關——基地搭臺,聯盟唱戲。
隨后,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投資的“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也在2009年4月正式落戶天津西青區。根據發展規劃,該集團將在天津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總部基地——投資建立鋰離子動力電池、汽車動力電機、汽車動力總成制造企業及研究設計院、培訓中心。該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15億元,分兩期建設。信誓旦旦的天津方面表示,預計到2015年,該項目將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以上,從而讓西青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
與此同時,上海、吉林、濟南等地也都拿出了龐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的計劃。在眾多城市已經率先展開新能源汽車基地角力的時候,緊隨其后的重慶方面拿出的力度異常的大。重慶北部新區管委會一位人士表示:“重慶早就做好了打造新能源產業基地的規劃,預留了大量土地?!睋?,重慶北部新區平場工業園區5.87平方公里將主要發展新能源產業。而黃奇帆更是直截了當地拋出了誘人的繡球。重慶財政將拿出10億元的真金白銀對落戶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給予資本金補貼之外,黃奇帆還表示:“落戶新基地還將享受所得稅、增值稅、土地出讓金和建設配套費的減免?!?
地方圍堵
從新能源汽車發展緩慢到現在各地追風,沙永康有些憂慮地說:“我看了后來加入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的一些城市的具體規劃,跟風的概念很重,地方政府更多的是考慮出政績?!倍以谶@種追風思路下,新能源汽車勢必又形成地方各自為戰的局面。
其實從汽車產業聯盟現象中就可以看出,各地的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所相繼被分割。清華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取得了眾多的新能源汽車研究成果,并且與北汽控股、福田汽車形成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因此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當仁不讓地將兩個大學納入系統中。長安汽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我們也接觸過這些院校,但沒能搶到先手?!?
而在新能源汽車聯盟形成分割態勢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則進一步在各地主要汽車企業帶領下形成單打獨斗的狀態。北京新能源產業基地以福田汽車為龍頭,其背后是龐大的北汽控股,重慶則以長安汽車為龍頭,武漢以東風汽車為龍頭。
政府出面搭臺之后,地方主要企業將掌控新能源基地的命運。如是,新能源汽車基地必然會圍繞主要企業利益而運轉。江蘇一家研究新能源汽車機構負責人說:“要進入某地的新能源汽車基地發展的企業,將更多地考慮是否能夠為主要企業進行配套服務?!?
地方政府強勢打造新能源產業基地的舉措,讓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所研究員羅仲偉感到憂慮:“如果地方政府只是為了造勢,一窩蜂上馬的話,勢必會形成資源的浪費,這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來說是致命的?!?
如何避免在新能源大旗下出現重復建設問題,才是當下決策部門應該優先考慮的問題。畢竟,新能源車給中國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與國際汽車業同時起跑的機會,這個機會一旦錯過,后果將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