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準入規則出臺 拉開行業產業化序幕
08年上半年,國際原油價格飛漲,雖然之后因受全球金融危機拖累,油價出現高臺跳水,但是一度突破140美元/桶的價格仍然讓人心有余悸。早在30年前,專家們就曾預言全球的石油儲備只能用不到百年,然而30年過去了,由于人們對于石油的形成機理并不了解,加之隨著開采技術的不斷進步,原來不能開采的現在可以開采了,原來不值得開采的現在可以商業化開采了,因而總的來看是探明的石油儲量一直比石油開采量高。雖然都明白全球石油終歸會趨于枯竭,但現階段卻還看不到真正能替代石油的能源出現。在替代能源沒有大規模應用之前,石油作為汽車的一種必需品,其供給和需求是剛性的。然而石油資源并不等同于能源,對于汽車工業而言,能源問題的本質并不是“能源短缺”問題,而是實現“能源多樣化”的問題,是如何擺脫對傳統礦物燃料-石油的依賴問題。新能源汽車因此應運而生。
目前中國自主研制的新能源汽車涉及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三大類,相關產品相繼問世,使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開始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十一五”以來,國家又提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2009年6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6月22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北京就新能源汽車發展進行專題調研時強調,要大力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新能源汽車在技術上的超越和產業上的跨越。據《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今年6月份將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支持政策”,但該政策至今未能出臺,此次中央高層的調研或許可以看成是一個信號,相關新政將很快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將步入一條上升的景氣通道。
據今日投資在線分析師統計數據顯示,汽車制造業近六個月以來的排名大幅回升,目前已升至第10位,較六個月前飆升49位。其行業表現最佳個股也是研發新能源汽車啟動較早的福田汽車(13.86,0.03,0.22%)。國泰君安認為,由于中國企業在傳統汽車領域不具備全球領先的技術,但是在新能源領域,卻存在著巨大的機會。因此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可能將會成為中國汽車企業取得全球領先的一個絕好的契機。
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選擇
當前,發展汽車工業與能源、環境和交通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盡可能擺脫對石油資源的依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克服交通瓶頸需要我國汽車工業走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之路。第一創業證券認為,需要發展汽車產業解決就業,帶動經濟增長,我們又不能發展一個不健康的汽車工業,將一個千瘡百孔的地球留給子孫后代。發展新能源汽車是解決上述矛盾的唯一路徑。新能源汽車提高了燃油效率,采用非石油能源作為動力,減少了對石油的依賴,保證了國家的能源安全。新能源汽車能實現低碳排放或零排放,是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的重要措施。新能源汽車戰略并不針對私家車市場(從國家最近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對象可以看出),而是著眼于發展公共交通和立體交通,能有效緩解發展汽車工業與交通的矛盾。
新能源汽車后續政策有望持續出臺
新能源汽車研發費用大,成本較高。為了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美國、日本等國家政府采取減免購置稅、消費稅、個人所得稅等措施,鼓勵消費者優先購買新能源汽車。奇瑞、吉利、長安、比亞迪等中國自主品牌廠家研發的新能源汽車,雖然成本比國外低很多,但比傳統能源汽車售價起碼高出20%以上。價格偏高和政策不配套,影響新能源汽車進入中國老百姓的家庭。
我國也在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明確表示“建立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網絡,加塊停車場等公共場所公用充電設施建設”,國家電網參與此次會議表明,充電站等配套基礎設備建設計劃有望推出,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如何建設有望初步定調,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進度將大大加快。此前工信部相關人員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政府目前正在考慮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實行補貼政策。此外深圳市政府表示將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對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措施。財富證券認為個人購車補貼將解決目前新能源汽車價格過高的問題,有效拉動市場需求,將拉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序幕。根據國外的經驗,政府一般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幅度為差價的20%左右,根據此前政府對公交車的補貼幅度看,補貼達到差價的30%左右,因此,對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幅度也將達到30%左右,以比亞迪的F3DM為例,30%的差價補貼將基本覆蓋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之間的差價,個人購車將體現出一定的經濟性。
對待新能源汽車投資者需理性決策
從估值的角度看,與新能源相關的一些公司的股價已經過高,盡管看好新能源汽車的前景,但是目前仍看不到有哪家上市公司能依靠新能源項目大幅提高盈利,從而改變其增長路徑的跡象,因此投資者需要理性決策。第一創業證券判斷,電動汽車產業化最有可能在公交車上實現。因此,新能源客車生產廠商以及為新能源客車提供電池、底盤等零部件的企業最先受益。從工業信息化部已公告的新能源客車產品來看,安凱客車、中通客車、宇通客車、金龍汽車和福田汽車等都具備新能源客車生產能力,并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其次,乘用車方面,根據《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細則》,以節能減排為主導,低排量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成為重點支持對象;形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新能源汽車占乘用車銷量總量的5%。電動汽車的乘用車市場很可能以出租車或公務用車為突破口。比亞迪、長安汽車(8.41,0.01,0.12%)、上海汽車(15.51,-0.08,-0.51%)和一汽轎車(15.69,0.16,1.03%)等整車生產廠商最有可能分享這50萬輛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