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777777-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久久亚洲精品玖玖玖玖-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亚洲视频免费在线播放-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熱門關鍵詞:福建 戴姆勒 北汽控股 三菱汽車 商用車 

9月前接手福建戴姆勒 北汽尋求“四小”生存之道

時間:2009/7/29 10:33:54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責編:0條評論

 

    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汽控股)在歐寶汽車競購戰中出局后,將重組目標轉向了國內福建汽車集團旗下的福建戴姆勒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它將與福汽在9月份之前簽署協議收購后者所持有的福建戴姆勒的股份。

 

    福建戴姆勒項目,是北汽控股無緣整體收購福汽集團之后“退而求其次”的無奈之舉。它原本計劃全盤收購福汽,以擴大其汽車產銷規模并將產業布局延伸至東南沿海地區,同時,可以借此與三菱汽車產生合資關系,以延續雙方在北京吉普時期短暫的技術合作關系,從而為它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但是,財大氣粗的廣汽集團的介入打亂了北汽控股的計劃,它不得不縮小目標。

 

    此次重組最終獲得成功,將部分挽回北汽控股去年以來在境內外并購重組中不斷碰壁的尷尬,但是卻難以滿足它迫切做大的愿望。北汽作為汽車行業的“四小”之首,也是一家地方國有汽車企業,無論是資金、管理,還是人才、技術儲備都無法與幾大中央企業相提并論,在政府鼓勵汽車企業兼并重組的環境下,“四小”如何尋找自己的清晰定位,不被兼并重組的大潮裹挾著迷失自己將是它們要認真對待的一個難題。

 

接手福建戴姆勒

 

    戴姆勒原計劃于今年7月份投產,由于福汽向北汽控股轉讓它所持的股份,將推遲至9月份投產。北汽控股有關人士透露,至遲在9月份之前,雙方就會簽署收購協議。目前,福建汽車和北汽控股正在評估福汽所持福建戴姆勒50%股份的價值,北汽的出價將不會是福汽當年的投入,而要重新評估。

 

    福建汽車有關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股權轉讓后,福建戴姆勒將成為北京奔馳在福建省的分公司。為了福建當地的利益考慮,該項目將仍然在福建生產,向福建省納稅。

 

    福建戴姆勒成立于2007年5月,總投資2.49億歐元,注冊資本1.6億歐元。其中,福建汽車持股50%,戴姆勒輕型汽車(香港)有限公司(戴姆勒集團和臺灣中華汽車合資組建,分別持股33.78%和16.22%)持股50%。該項目計劃于2013年時達到一期規劃的4萬輛生產能力,二期達到年產6萬輛。今年將首先生產奔馳威霆(Vito)、唯雅諾(Viano)兩款車型,明年開始生產斯普林特(Sprinter)車型。

 

    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福汽將向北汽控股全部轉讓其所持的福建戴姆勒50%的股權。不過,也有消息稱,福汽將只向北汽轉讓其所持的福建戴姆勒40%的股份,其余10%的股份仍然保留,福汽將成為戰略投資者。但該消息未得到福汽集團和北汽控股證實。

 

    北汽控股上述人士表示,如果北汽控股不能獲得福建戴姆勒50%的股權,這將意味著戴姆勒(香港)將控股福建戴姆勒,從而削弱北汽控股對這家合資公司的控制力。這是北汽控股難以接受的。

 

全面合資戴姆勒

 

    福建戴姆勒只是一個規劃產能4萬輛的輕型商務車項目,對于急于擴大產銷規模的北汽控股來說,這個項目對它的產銷量貢獻并不大。但是,北汽控股通過重組這個項目,將深化與戴姆勒公司的合資關系。

 

    此前,北汽福田已和戴姆勒簽署協議,雙方擬成立一家對等持股的卡車合資公司。如果北汽控股成功接盤福建戴姆勒,那么北汽控股將和戴姆勒在乘用車、商用卡、輕型商務車領域全面合資。如果不重組福建戴姆勒項目,而是由廣汽集團或者其他公司接盤,那么很難說接盤者不會與戴姆勒公司發展進一步的合作關系。這對北汽控股而言將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7月21日,戴姆勒東北亞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華立新在被媒體問到如何評價北汽控股重組福建戴姆勒時說,“戴姆勒需要一個強大的合作伙伴”。相比福汽而言,北汽控股的實力確實更強大一些。

 

    回溯歷史不難發現,戴姆勒當初與福汽合資,是不想將所有的車型都放在北汽這個籃子里面。不過,隨著雙方聯手將克萊斯勒從北京奔馳“勸退”,又與北汽福田達成合資協議,戴姆勒的中國戰略完全與北汽控股綁定在了一起,這反而將堅定雙方的合作信心。

 

    與戴姆勒實現全面合資,于北汽控股而言是一件好事,因為它也需要這樣一個強大的合作伙伴與它建立更加緊密的關系。不過,要想處理好雙方的合作關系并非易事,因為雙方實力過于懸殊。從北京奔馳和福建戴姆勒的現狀來看,由于技術、車型都是來源于戴姆勒,它在合資公司中處于主導地位。幾個合資公司如何才能不淪為奔馳品牌的生產工廠將是北汽控股不得不解決的難題。

 

生存之道

 

    北汽控股接連幾次并購失敗給它未來的發展提出了一個難題: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四小”,它該如何清晰定位未來的發展道路,是盲目的做大,還是腳踏實地的做強,在“四小”中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在《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指引下,不論“四大”還是“四小”,都將兼并重組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這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地方政府的要求。就北汽而言,它并不想一直呆在“四小”集團中,而是想進入“四大”集團。北汽控股董事長徐和誼也曾經發下宏愿要進入前四大?!八男 敝凶钣袑嵙M入“四大”的只有北汽和廣汽兩大集團,但以綜合實力而言,短期內它們的目標很難實現,因為,“四大”也在拼命想保住自己的行業地位。

 

    然而,做大并非唯一出路,也并非每個企業都有機會、有實力做大。況且,對于“四小”而言,多大的產銷規模才是合適的,目前并無統一認識。按照《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要求,“四小”的產銷規模應當超過100萬輛。以此衡量,北汽控股的規模并不小。可以肯定的是,在重組福建戴姆勒之后,北汽控股短期內不會停下兼并重組的腳步。不過,從全國范圍內來看,北汽有實力兼并的對象幾乎只剩下那些實力較弱的民營汽車企業,比如曾經和北汽傳出過重組傳聞的力帆汽車,其他一些地方國有汽車企業基本上已經心有所屬。

 

    如果兼并重組只是為了擴大產銷量,而兼并來的卻是一些落后的生產設備和沒有競爭力的品牌、產品,那么對企業的發展則是有害無益。對于北汽控股而言,如果沒有合適的兼并對象,反而不如轉回頭來,做強現有的幾個項目,尤其是它的自主品牌乘用車。同時,加強與現有合作伙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