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新能源熱亟需一支冷卻針
未來3—5年內,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等行業很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
7月,似乎對新能源汽車來說是一個躁動的月份,各地方在本地龍頭車企的帶領下,紛紛成立各自的新能源汽車聯盟。7月16、17、18日連續三天,湖北、廣東、上海三個省相繼上馬各自的新能源汽車聯盟或者新能源生產基地。隨后,年產2萬輛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項目正式落戶大連保稅區。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作為量產前的戰略準備,各地方的熱情是值得肯定。從微觀上說,各地方的聯盟能使該區域內的有效資源最大化利用,上下游企業能相互協助,發揮各自的優勢,有統籌的實現技術攻關。下游的各個電動零配件企業也避免了游兵散將式的發展,依靠本地區的龍頭企業,進行有計劃的開發,一定程度上規避了新技術開發所帶來的風險。
但是,從整個宏觀層面上看,各地區之間成立新能源汽車聯盟或者基地,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地區之間的惡性競爭,分析人士也多次指出,如果地方政府僅僅為了一腔熱情,大家爭相上馬,勢必造成資源浪費,這對以后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埋下了定時炸彈。屆時,一旦技術成熟,應用到量產車型上,也必將導致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近日,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就已經發出警告,從投資增長和市場成長速度的巨大差距看,未來3—5年內,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等行業很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
或許,地方在上馬新能源汽車的同時,需要對自身的定位進行一個合理的分析,如何做到差異化發展呢?將是各個地方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然而,在地方性聯盟的背后,我們更需要一個全國性聯盟,從宏觀層面進行統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合理分配資源,實現關鍵技術的攻關,指導各地方的差異化新發展。中投在最新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中也指出,各個企業之間聯合起來,在不涉及企業核心機密的共性技術研究上,互通有無,推進整個產業的技術升級。這樣將更有利于技術的進步和系統成本的降低,避免惡性競爭和技術開發資源的浪費。
對于剛剛起步的新能源汽車,我們不僅僅需要一腔熱情,更需要有一種長遠目標的眼光,正確地引導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