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汪大總:汽車業重心由世界向中國轉移
12月5日,在北京隆重召開的主題為“新商業文明的中國路徑”的2009(第八屆)中國企業家領袖年會上,700多位國內外領先企業的領導人出席本次盛會,深入探討正在走出經濟危機沖擊的中國能否成為建設新商業文明的主導力量。
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大總在下午主題為“中國汽車業的雄心與陷阱”的主題論壇上表示,今年是世界汽車工業的重心向中國汽車工業轉移的轉折點。如果看昨天、今天和明天,對于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是很樂觀的。
以下是嘉賓發言:
劉持金:我有一個具體的問題請教一下汪總,剛才說了我們中國的汽車產業是高速發展,對于北汽集團來講,咱們是如何來考慮應對高速增長的?因為在增長的市場中,也有一些特殊的問題,咱們北汽怎么考慮的?有什么樣的增長的策略?
汪大總:首先,我們要有一個非常好的戰略規劃,要有一個路線圖。如果沒有路線圖,你是在黑暗中摸索,這一點我們是比較注重的。那么,我們現在也制定了一個三年規劃,明年我們的目標是150萬輛,在制定這個目標的情況下,要制定一些戰略,我們也提出了八大戰略舉措。主要是八個方面,從人才的方面、資金管理方面內部管理方面都做好準備,沒有特別大的學問,就是要做扎扎實實的工作、艱苦細致的工作,把事情有的時候想到前面去。
比如說我們今年做得都不錯,有人說是偶然的,實際上你仔細分析的話,你會發現它不是偶然的。我們的員工、我們的管理層是做了艱苦細致的工作的,把很多的事情想在前面、做在前面。
劉持金:咱們給李總一些掌聲,因為他把很寶貴、很機密的思想與我們交流了。汪總有跨國公司的經驗,有上海的經驗,有北汽的經驗,您怎么看待如何在中國建立一個成功的品牌?
汪大總:你這個問題用英文叫做600萬的問題。我給你講一個故事,我同意李總講的,我們在市場的實踐中發現,我們的市場大概分成三段。7、8萬以下的基本上是對價格非常敏感,7到15萬這段對于性價比特別敏感,15萬以上的對于品牌特別敏感。咱們承認目前來講,國內很多的自主品牌還屬于弱勢品牌,在高端的市場是有壓力。
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這說明一個現象。大家知道奔馳是著名的品牌,多少年以前想打入韓國市場,遇到一點阻力,進口很少。后來他們就跟雙龍合作,把這個車國產化了,后來打了一個自主品牌叫做主席,這個車在韓國賣得好得多得多了。韓國的民營企業家都買主席,而不買奔馳,所以,我覺得有一點感慨。
劉持金:成功強大的國際品牌也并不可怕。
汪大總:這里面還有一個文化的因素在里面。
但是,我們對發展我們的自主品牌還是有信心的,我可以告訴你,北汽也正在打造,我們一定要占據我們的中高端市場,但是給予時日。另外,我們的自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