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在湖北省十堰市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以“開辟新賽道,匯聚新動能——發展商用車產業新質生產力”為主題,采用“1+1+6+N”模式,即1場閉門會議,1場開幕式暨主旨會議,6個主題分會場和其他相關對接、展示等活動,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車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探討商用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其中,在3月27日下午舉辦的“主題分會場一:智能網聯商用車‘車路云一體化’”上,國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解決方案高級總監馮剛發表精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大家好!我是來自國汽智控的,馮剛。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智能網聯商用車計算基礎平臺的落地與實踐》。分享分為三部分,一是關于商用車的“智駕平權”的話題。二是計算基礎平臺產品是什么和產品方案如何應對商用車智能化的難題。三是我們一些的落地實踐的經驗分享。
一句話介紹,國汽智控是成立于2020年,總部位于北京亦莊,智能網聯汽車的高科技平臺公司,專注于智能網聯汽車計算基礎平臺及開發系統的研發、市場化落地及生態構建,建立的“平臺化硬件-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分層解耦模塊化全新開發模式,幫助車企和合作伙伴高效定制開發,降低難度和成本,持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方案落地。
今年開始,大家經常會看到這個熱詞,“智駕平權”、“全民智駕”,可以說2025年是“智駕平權”的元年。大家也在討論什么是“智駕平權”,這里有核心兩點,一是通過技術上的創新,二是通過成本上的控制,讓高端車型具備高階自動駕駛搭載到各個檔位車型上去,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簡單來說就是,加配不加價。
今天中午搜了下幾家商用車OEM的網站,已看到商用車OEM的官網上顯著標識出“開啟商用車全民智駕的時代”,看來,全民智駕的風也已吹到了商用車。
商用車OEM官網打開,你會發現豐富的車型。關于商用車的高階智駕普及,會遇到更多的技術難題。首先是平臺化難。由于商用車的車型多、款型多、用途多,難以實現統一的平臺化技術方案。其次,單款車型的規模化有限,導致在此規模下不能有效的降低和分攤各項成本,如零部件采購、軟件開發、數據采集、算法適配的成本都非常高,由于每個車型的可投入資源有限而車型間差異大,標定、調優、測試驗證周期長,對應系統整個開發周期較長。
第三點是黑盒子模式,OEM依賴國內外傳統Tier1,大多是黑盒子交鑰匙工程。同質化,且開放度不夠,OEM諸多特色算法,面對黑盒子方案,體驗感好、有特色的差異化難于實現
最后是車主體驗低。和商用車OEM交流,為何不做智駕功能或高階智駕,更多反饋是市場的需求不足。其實,是個互相循環關系。由于咱們商用車車型在智駕投入的成本和資源有限的,功能體驗一般,車主對這個功能的感受和認可也有限,認可有限導致需求和改善需求的投入也不足的。我認為商用車要實現智駕平權或高階智駕的加速普及,需要通過計算基礎平臺這樣的產品去推動和實現。
我們說的計算基礎平臺及開發系統,有五部分配套組成。分別對應是智能汽車操作系統(ICVOS)、計算基礎平臺硬件(ICVHW)和圖形化開發工具(GAASD)、集成測試平臺、數據閉環平臺。在計算基礎平臺這塊,國汽智控既是車載智能計算平臺參考架構的核心定義者,也是該參考架構的產業落地和引領者。
計算基礎平臺產品打開看,產品是分為圖上的1+2+3。其中1就是軟件部分,就是智能汽車操作系統,包括系統軟件、功能軟件兩部分。軟件下面,2是差異化的分布式異構的硬件平臺。第3是面向車輛行業傳統軟件開發工程師的習慣,配套有高效的圖形化開發工具。這些產品組合后,用于支持OEM和Tier1的客戶和應用開發者進行高質量、高效率、差異化的各個應用軟件。
硬件平臺,我們主要圍繞在國產化的大算力芯片平臺,以華為、黑芝麻、地平線的為主。因為智控是一家平臺加生態的公司,我們的資源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各個產品功能都自己研發,包括系統內核、部分中間件服務,我們也是集成第三方合作伙伴。同時,在應用軟件部分初了自研,也有行業優秀的算法公司共同合作共建。在場的各個企業與合作伙伴,如有對應好的模塊或產品,也歡迎跟我們分工協作,整合到我們的計算基礎平臺及開發系統中來。
功能軟件部分從圖中的顏色和大小就能看出,是我們著重發力的部分。功能軟件包括了應用支撐層、功能中間件以及數據抽象層,其中應用支撐層進一步細分為算法/模型庫和基礎服務模塊。功能軟件用于支撐應用軟件設計和開發的共性的算法組件和服務,平臺既有內置的高質量組件,也支持客戶手寫代碼的導入。后續還能支持模型生成式特性的。架構圖右邊是圖形化開發工具。同時,去年我們新增了數據閉環平臺的產品組成。整套計算基礎平臺產品,已經在主流的乘用車和商用車OEM廠商在進行量產實踐和落地應用。
軟件部分,既智能汽車操作系統(ICVOS)部分展開的話,面向智能駕駛開發的共性功能服務,如平臺抽象、傳感器抽象、OTA、診斷、通信中間件、數據流框架等,這些功能服務對于每一家來說不需要把這些基礎能力全部做一遍。比如安全監控功能服務,應對整個系統的軟硬件的安全性監控和異常場景下的應對和降級處理,這需要多個項目和工程實踐,通過經驗逐漸積累,我們把這些功能都提煉出來和開放出來,讓大家聚焦在核心業務的功能設計和開發上。
軟件系統的幾個特點,包括易用性、平臺化、高可靠、高實時、模塊化等。這里對應分別特性的描述,時間關系,就不展開說明。
硬件平臺部分,圖上是我們當前已支持的中高算力的硬件平臺,面向不同的場景和成本,會對應設計出完整的軟硬件一體的套餐和樣板間方案,用戶基于自己的需求,進行快速的選型。這是我們的圖形化開發工具,相當于把高階智能駕駛的全生命周期的設計、開發、集成、部署、調試等應用到的各功能集成在一個統一的圖形化開發平臺里面。
通過該開發工具,用于快速完成應用的開發、調試、標定、性能監測、一鍵部署等功能。有些客戶已有成熟、高質量的手寫代碼,可以通過內置的代碼掃描工具,掃描和導入到該平臺里面,統一的版本管理和高效使用。通過完整的軟硬件一體的方案、樣板間套餐和圖形化開發工具,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標,節約了商用車的智能駕駛開發的時間、人力的投入,同時因為整個規范性的平臺與工具,提升了對應產生的質量。
智駕技術也持續在快速發展迭代,隨著更多數據驅動的功能場景和端到端方案的落地,既滿足我們內部研發需要,也支持客戶的場景應用,增加了對應的數據閉環平臺產品。目前,我們也在配合兩家國內外的OEM,從0到1推動商用車的數據閉環建設。
這是今年我們的產品戰略和Roadmap。整個產品路線形成雙輪驅動,之前我們更聚焦于共性的產品研發和提供,從去年開始也以Tier 1的身份進行完整的交付。因為我們希望打造出商用車行業智駕開發的最佳實踐,所以也需要我們自己去應用自己的產品進行經驗積累,并更好的迭代和打磨計算基礎平臺的產品。
關于商用車智駕的平臺化方案,這是我們的一些設計和思考。我們和多家主流的商用車OEM多次交流,構建出面向商用車的智駕平臺化解決方案。包括對應輕卡、固定路線公交、大巴、商用客車、重卡等車型設計出平臺化的解決方案。在面對商用車造型外觀、車輛高度差異大,行駛過程中顛簸大和載重差異的情況,設計了適配更大的安裝高度范圍的傳感器方案,面對商用車開發階段的數采成本高,提供了對應的多車型的數采方案。同時,在感知等算法的設計上,也對不同車型、高度對應改進,提升了比較好的魯棒性。整體的目標,都是如何通過平臺化方案,實現軟硬件方案、數據、算法等的復用,同時考慮不同配置之間的升級,怎么做完整的商用車平臺化解決方案是我們持續要考慮和改進的事情。也歡迎大家和我們多多交流和分享。
這是我們面向商用車整套的軟件架構,可以看到實現軟硬解耦、軟軟解構的多層的軟件架構方案。整套軟件架構方案,對OEM而言也是開放的。因各家OEM的產品發展階段和自研的技術團隊積累也是不同的,在實際的方案應用中,雙方會有個打磨的過程,形成適合雙方情況的分工邊界和分工。基礎的、共性的是我們來做,差異化和個性化的部分,可以合作伙伴、生態伙伴、客戶自研共同去做的。
這是我們實踐和落地的幾個案例。一個是重卡,從這個框架分工可以看到,并非所有的工作都是國汽智控來做的。我們給商用車的客戶提供包含傳感器在內的軟硬件一體的計算基礎平臺方案,PNC模塊是客戶已有積累且更擅長的部分,就是開放接口和能力給他來自己研發。
這個是L3的BRT巴士,在鄭州金融島明可以實車體驗L3的BRT,是基于國產大算力域控做的一個完整方案。整個路線大概是40多公里,包含20多個上下站點,包括全場景開放的城市道路環境。
這是對應的L3 BRT的一些實車視頻。可能大家經常看到覺的有些片段化和經過剪輯的,我也是是準備這段20分鐘的一鏡到底的實車視頻。但因時間原因,可能沒法放完,歡迎大家聯系和預約進行體驗。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實踐和分享,這是我個人的微信,對我們公司的產品,對這些內容感興趣的可以加我微信交流,好,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