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重工王金富:并購盤活存量資源
龍年伊始,一場未果的國際收購,將一家本土重工企業——奇瑞重工推向前臺。
今年2月,在對挪威格蘭集團的收購PK戰中,由于日本最大農機制造商久保田將收購價格提高至10.5挪威克朗/股,以9.50挪威克朗/股、總額2.5億美元出價的奇瑞重工,與另一競購方美國凱斯紐荷蘭,最后雙雙退出。
出于雙方事先簽署的保密協議,全國人大代表、奇瑞重工總經理王金富向記者表示不便評價這場收購,但“在機械裝備和汽車行業的對外合資、合作中,自主品牌海外并購獲取能力、自主創新獲取能力,比短期利潤的獲取更加優先。”
奇瑞重工2010年起步,與奇瑞汽車均為奇瑞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奇瑞控股”)旗下的獨立法人企業。奇瑞重工首批注冊資本30億元,公司總部位于安徽省蕪湖市。
2012開年以來,柳工完成對波蘭HSW工程機械業務收購、三一重工收購混凝土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兩大案例,徐工集團正在洽購混凝土設備第二的施維英,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走出一波海外收購的浪潮。
3月6日,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王金富告訴記者,奇瑞重工會首先瞄準精準農業智能裝備領域進行發力;并且以并購、戰略聯盟等外延擴張手段,實現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瞄準精準農業裝備
記者:這次你提出“以精準農業智能裝備推動中國農業科技發展”的議案,出于什么考慮?
王金富:發改委預測過一組數據,到2020年,中國糧食需求總量約為11450億斤,按照糧食自給率95%,202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需要達到10800億斤以上。但與高企的糧食需求相對應的,是逐年減少的耕地面積和日漸降低的農業人口。
從農業大國轉變為農業強國,就必須快速步入精準農業階段,運用數字化精準農業技術對傳統的農業裝備產業進行升級和改造。
記者:2011年,中國農機工業生產總值已經超過3000億元,規模之外,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哪里?
王金富:美國務農人口僅占2%,但農業及其為農業服務的相關產業所創造的產值占美國GDP的17%,一個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可供養的人數達到125人。糧食年產量超過3億噸,每年出口的農牧產品價值300多億美元,其中糧食約占世界糧食市場的40%~50%;日本的農業人均產值3.19萬美元,是中國農業人均產值近9倍。
$page$
這兩個國家的精準農業生產方式功不可沒。對中國來說一樣,精準農業是代表著當今科技含量最高、綜合性最強的現代農業裝備技術。
海外并購是有效途徑
記者:在機械裝備行業,盡管內資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上升,但仍然缺乏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自主品牌,如何看待中外資競爭?
王金富:所以我們倡議自主創新、自主品牌,以并購整合為手段,以自主創新為核心。打造自主品牌、掌控核心技術,是十二五期間兩個產業跨越發展的核心與關鍵。
國家可以考慮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龍頭企業并購與整合液壓電控、變速箱和發動機等核心技術資源;支持自主品牌龍頭企業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訂;促進優勢企業強強聯合、跨地區兼并重組、境外并購和投資合作,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水平;在政府采購中,重點向自主品牌產品傾斜等。
總之,國家應通過規劃指導、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植等全方位手段,引導龍頭企業積極開展自主創新,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自主品牌。
海外并購不是唯一的一條途徑,但確是非常有效的途徑之一。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通過并購、重組等多種不同的擴張途徑盤活或放大國內外存量資源,可以實現投入少、見效快、補短板、強強項的目的。
如果我們與跨國企業有差距,走出去進行跨國并購,獲得海外的成熟技術、更為先進的生產設備,甚至是技術以及高管人才,可以對國內自主品牌機械制造企業進行有效的資源輸入。
記者:如何避免為了國際化而國際化的盲目海外并購?
王金富:自主品牌完全靠自主研發,可以為企業的中長期發展提供基石,但在財務、時間等方面的成本過于高昂,而且在技術競爭上會相對滯后。如果有合適的海外收購目標,并且被收購目標與企業自身發展有著較高的戰略匹配度,那么,在不放棄核心技術的持續投入以維持企業中長期競爭力的前提下,自主品牌就應該嘗試海外并購。
記者: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海外并購剛剛起步,要注意防范哪些風險?
王金富:標普預計,未來3~4年多數中國大型工程機械制造商在海外市場創造的銷售收入將占到公司總收入的30%,而2011年上半年該比例僅為10%。
對于一些國際化運營經驗并不豐富的企業來說,聘請專業化的團隊非常重要,任何企業的海外并購都要符合自身的發展戰略,最好可以進行優勢互補。
在并購成功后,要尤其注意企業間的后期整合,不能形成“父與子”的傲慢偏見,以免讓對方員工產生抵觸情緒,應該秉承學習交流的心態,達到文化上的融合,只有這樣才可能發揮出最大的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