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自主創新成就福田體系成功
8月28日,福田汽車迎來了自己的13歲生日。從1996年8月28日至今,短短的13年,從當初的默默無聞,發展到如今在國內外頗具影響力的企業,福田汽車靠的是什么?
站在歷史的高度,回頭審視走過的路,以史為鑒,方能洞悉未來。總結13年成功經驗,福田前瞻性的戰略決策,成就了其自主創新能力、國際化戰略和新能源戰略,而其快速的發展之路,也印證了技術、市場、機制和管理四大創新帶來的巨大活力。
精準戰略:干一行,成一行
前幾年,提到福田,很多人會和輕卡聯系在一起。但如今,福田已遠非過去的福田,10大品牌成就了福田近300億元的品牌影響力。這10大品牌不單成就了福田的產業地位,也顯示出福田擁有前瞻性的戰略決策,對細分產業切入時機準確把握,對市場判斷的高度準確,并能對資源做到充分合理的調配。
1996年,福田汽車在北京成立,基于當時輕卡行業的格局,福田在全面調研后,發現了市場空白,成功推出“福田小卡”。在接下來的2~3年內,福田又成功進入中、低端輕卡市場。隨后,在“時代輕卡”、“五星輕卡”等中、低端輕卡的基礎上,福田推出中、高端的“奧鈴”和“歐馬可”。
進入21世紀后,國內中、重卡市場迎來產品和市場的大變革時代,國內投資建設極大刺激著中、重卡市場需求。在廣泛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福田調用一切優質資源,推出其中、重卡品牌——歐曼,成功切入國內中、重卡市場。
在大客車領域,福田的適時切入也換來了成功。2002年、2003年,福田看到國內客車市場原有的幾大企業在進行升級換代,中、高檔客車是市場趨勢,于是,福田推出“歐V”客車,并瞄準新能源汽車下足力氣。目前,福田歐V混合動力客車已贏得了國內外客戶采購大單。今年6月20日,福田更是將自己75輛混合動力客車賣到了寶島臺灣。
截至目前,福田汽車已經累計產銷汽車超過330萬輛,包括歐曼中、重卡、歐V客車、歐馬可高端輕卡、MP-X蒙派克、迷迪、風景、傳奇、奧鈴、薩普、時代10大自主品牌,連續3年位居全球商用車產銷量第二位,連續5年位列中國商用車產銷第一名,其中輕型卡車連續10年穩居第一。目前,福田汽車在中國市場上的占有率已達18%。
自主創新:成就福田體系成功
作為自主品牌企業,福田汽車13年來堅持走獨特的自主創新道路。2006年,福田汽車被中宣部樹為“全國自主創新典型企業”,這也是當時中國惟一一家商用車企業獲此殊榮。
“福田汽車是北汽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北汽控股董事長徐和誼曾多次這樣評價福田之于北汽的意義。實際上,福田汽車的自主創新模式,就是在技術、營銷、管理、品牌方面的知識集成,以及運用這種集成對各價值鏈環節優勢資源進行深度嫁接和交互鏈合,以取得效益最大化。
在研發硬件上,福田已構建起由汽車工程研究院、海外研發中心、國內外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國外專業汽車研發機構、二級工廠研究所以及供應鏈同步研發機構等6個層次組成的自主創新體系。
在集團管理模式上,福田汽車獨創了“集團+SBU”管理模式,統一抓戰略資源的配置和控制,又給事業單位足夠的靈活性,面向市場自主經營;在生產管理上,學習精益化生產方式,大力推進TPS(豐田管理模式),并結合中國國情和福田汽車的實際情況,發展為FPS(福田生產方式)。
福田的“人才經營數量與質量并重”的人才戰略,也是成就非凡業績的基礎。福田汽車成立之初,員工不足1000人,各類人才極其匱乏,正是福田汽車制定并堅持執行了正確的企業戰略和人才戰略,才走向了成功。
新能源戰略:前瞻性投入 最快產業化
汽車產業發展至今,誰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占得先機,誰就可能成為未來市場的主宰者。福田的新能源戰略給人以“爆發”感,其實,福田新能源汽車快速商用化、產業化,得益于福田汽車前瞻性的戰略眼光,也體現了福田作為一個新型汽車集團的社會責任。
從2003年開始,福田汽車開始進入新能源汽車的研究開發領域,先后開發了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可外接充電式電動車和天然氣等新能源和代用燃料車輛。截至目前,累計投資1億多元用于節能減排汽車產品的研究和產品開發工作。
2008年12月,在福田汽車總部建立了國內首個新能源汽車基地——北京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產業基地。另外,為了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進程,以福田汽車的現有資源為基礎,北京市在2009年3月13日發起成立了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
除了在混合動力客車的研發及推廣上取得驕人成績之外,福田汽車還積極參與國家“十一五”期間“863”項目——燃料電池客車的研發。2008年4月,福田歐V燃料電池客車在北京國際車展上亮相。福田新能源基地并將陸續推出卡車、MPV、轎車等新能源車型。
國際化:做大做強 水到渠成
全球化經濟帶來全球汽車產業的一體化,后進的中國自主品牌要想加快融入國際汽車,除了提升實力外,國際化戰略的布局和執行更為重要。
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上,福田已初步建立了一套從戰略規劃、市場調研、渠道建設、作業流程、風險控制、服務策劃到系統協調與控制的海外業務組織機構。截至目前,福田汽車已在俄羅斯、伊朗、巴基斯坦、越南、印尼等陸續建立了KD工廠,在俄羅斯建立了辦事處。福田汽車已進入100多個國家,下階段福田汽車的海外業務將重點開拓北美、日韓及西歐等發達市場。2008年,福田汽車的出口量在全國汽車企業中排名第六,商用車企業中排名第二。
同時,福田還積極牽手康明斯、奔馳等跨國企業,福田的考慮是,借助跨國巨頭的渠道,加速產品走向海外,同時在整車產品研發實力的基礎上,完成不同動力系列之間的布局,為未來提升商用車市場的地位做好動力儲備。
隨著40萬臺福田康明斯輕型柴油機的投產,加上現有20萬臺產能的奧鈴發動機項目和正在規劃中的30萬臺產能的直噴汽油機等項目,福田汽車距離其在北京地區建成年產100萬臺的全球最大發動機生產基地的目標越來越近。
而福田與奔馳在中國的中、重卡合資公司,將生產福田歐曼中、重卡產品和奔馳許可的排放和動力分別達到歐Ⅴ標準和460馬力的OM457重卡發動機。福田借助國際化運作,為企業的長足發展蓄足“動力”。
在新的事業征程中,福田汽車又提出了新的品牌主張——“科技&未來”之美。這一品牌新口號的提出,預示著福田汽車將繼續致力于“人·車·環境”的和諧,堅持以科技為發展基因,主張環保、綠色、清潔、可再生、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通過整 合全球價值鏈資源,提供由科技帶來的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用科技實現人類社會的進步,成就世界和人類的和諧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