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宇通向您報告》之四:藍色引擎
引言:最誘人的那一團藍色
藍色,是未來的象征,天空、海洋般廣闊,它意味著科技、效率、實力和無限潛力。藍色是發展的代名詞,藍色是飛躍的原底色。在即將迎來60周年大慶之際,我們偉大的祖國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同時蘊藏著無限的發展空間。
在汽車行業中,宇通一直是民族自主品牌的代表。她以諸多成就向共和國獻禮的同時,也以理念的創新、科技的創新,為60年來中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默默地做著貢獻,成為祖國藍色大幕上一顆閃亮的星。
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優秀的企業善于從現有的資源與未來的需求中尋找機遇。論及宇通,敢于顛覆傳統理念,勇于創新和自我揚棄,堅持改革,向管理要效益,在研發上毫不吝嗇投入……一系列因素成為其快速增長、持續發展的驅動力。
變則通,通則久。站在全局高度創新思維、制定戰略,并積極地適應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戰略,同時依托全方位的支撐體系落到實處,宇通成長伴隨的是自身“硬實力”的不斷提升與“軟實力”的持續增厚,創造價值的能力與時俱進,構筑起宇通持續高增長的“藍色引擎”。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與宇通多年來高增長業績光環相得益彰的是,正是她身上那最誘人的一團藍色——創新、高科技,和一片廣闊的“藍海”。
正文:謀局者得天下 宇通方略為上
很多年以后,我們會更容易意識到,宇通在連續多年蟬聯客車銷量冠軍的同時,更以超前的管理理念和研發思想鍛造著中國客車產業的明天。從“拿來會用”到“拿來活用”、“拿來巧用”,宇通在這一創新思維的引領下,大踏步地向有著深厚文化氛圍和文化特質的現代化企業不斷邁進。
一個行業的發展水平,要看領軍企業的腳步。正是有了宇通這樣重視研發投入的領袖型企業,中國客車行業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速度才得以加快,邁向世界的腳步也更加堅實和有力。
一個行業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要看一流企業的行動。從銷量上來看,客車行業在汽車工業中只占有很小的位置,但因為有宇通等緊追國際先進潮流的民族自主品牌,不氣餒,不自卑,奮發向上,以努力和實力在國內、外汽車市場上一次次揚我國威,中國的客車產業才沒有黯然失色,反而綻放異彩。
謀全局者得天下。宇通以自己的前瞻性方略和行動,謀求著中國客車產業在世界汽車格局的獨特位置。
我們用進步提升價值
隨著首屆交通運輸行業“宇通杯”機動車駕駛員節能技能競賽在全國如火如荼開展,宇通為全社會帶來的價值進一步凸現。在這背后,也許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是,宇通的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正持續地為其“價值”理念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撐。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牽引力。對宇通而言,技術創新和投入是其“價值創造”的關鍵驅動力,它們不斷賦予宇通“價值”理念新的內涵,并夯實宇通價值基因鏈的四個組成部分—— “耐用”、“節油”、“可靠”和“安全”,推動著中國客車行業與快速發展中的中國汽車產業并肩前行。
科技進步始終如一
“價值”儼然已成宇通的無形名片。“為您創造更大價值”,宇通把這一理念貫穿于研發、生產及管理的各個環節,致力于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強大的創新能力、持續的科研投入、價值不斷升級的產品……一位資深專家評論說,宇通的成功在于創新,而不是克隆。
2000年,宇通建成客車行業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4年,“多年來致力于技術創新,在為企業贏得不斷增長的經濟利益的同時,促進了行業技術的快速提升,同時也具備了引領行業技術進步的實力”,宇通客車技術中心被國家四部委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去年,宇通被科技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三部委認定為行業唯一的“創新型企業”。如今,宇通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強大。
5年來,宇通技術中心的研發實力日益強大。研發隊伍方面已擁有工程技術研究專業人員450人,其中高級工程師32人,博士8人,擁有各類國家級專家14人,建立了從產品策劃、開發、工藝、試驗、試制到辦公室一體化的技術創新管理體系,保證了技術創新的閉環管理。
技術的投入與保障既是市場競爭因素使然,也是宇通長久以來的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理念使然。中國汽車產業在60年的發展中,經歷了研發費用由少到多、研發重視程度由小到大的艱難變革過程,直至目前,行業平均研發投入仍不足4%。而宇通已連續多年把年營業收入的4%左右投入到研發中,為基礎研究、新品開發、技術革新等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今的宇通客車,無論從底盤配置、車身設計,還是制造工藝、耐用可靠性方面都達到了國際同步、國內領先的水平。
全球共享中國“價值”
“創新型企業”是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依靠技術創新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和持續發展的企業。去年,宇通成為國內客車行業唯一入選“創新型企業”的原因,正在于其獨一無二的行業價值。
富有前瞻性的產品創新。產品創新在宇通的發展中占據戰略地位,宇通的成長軌跡基本上就是一部產品創新的編年史。從國內首創臥鋪客車,到采用設計戰斗機的軟件設計客車電子樣車,再到聯手美國鋁業公司,在國內首家探索開發全鋁車身“綠色”新型公交車,向學校投放自主生產的、國內首批符合標準的校車,宇通一直在以前瞻性的產品開發引領著未來客車發展的新方向。在產品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的今天,宇通更加重視客車基礎技術的自主創新,通過對底盤、關鍵零部件技術的研究和探索,先后開發出百公里節油5%-10%的發動機熱管理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為乘客、客戶乃至行業發展、社會和諧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媲美世界先進水平的硬件投入。去年,宇通耗資2億元興建的客車試驗中心一期工程竣工,這也是世界唯一的專注于客車試驗研究的機構。宇通試驗中心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基礎上成立,包括博士后工作站、整車試驗室、零部件試驗室、CAE分析室等架構。例如在這里,30天即可完成整車各種工況的100萬公里破壞性試驗,避免把市場當做試驗場,不僅提高了整車安全可靠性,還降低了客戶的維修成本。
今年,宇通斥巨資引進的世界著名電泳專家德國杜爾公司的整車電泳生產線投產,成為全球最先進、規模最大的客車陰極電泳涂裝生產線,生產過程全線自動化。經過宇通電泳線打造的客車,使車輛耐鹽霧實驗時間從普通噴涂工藝的240小時提升到1000小時以上,相當于普通氣候環境下8-10年里外不生銹,客車防腐防銹性能全面提升……
不斷尋求用更有效的方式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這就是宇通的創新。“宇通價值,全球共享”,當宇通去年在北京、莫斯科跨國同步發布《價值宣言》的時候,心中是有底氣的。正因為有了使用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三位一體”的創新成果,宇通的大價值觀才在全球得到認可和贊譽。
我們用理念贏取未來
理念的創新決定了企業的未來。宇通認為做事不應僅看一步,要看兩步、三步,特別是在重大項目上堅持用戰略和發展的眼光。對此一位業內專家表示,宇通從1992年開始的管理革新步伐超前而堅定,她以“穩固領先優勢,面向國際化”為戰略目標,向世界先進企業的管理水平看齊,從而為宇通下一個二十年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奠定了基礎
一方面,宇通創造性地在客車行業提倡“體系創新”模式,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宇通要保證每一輛客車“零缺陷”。為此,宇通建立了由技術研發、工藝裝配、管理層級、企業文化等構建起來的龐大創新“體系”。
另一方面,宇通在汽車行業中較早啟動企業管理轉型與信息化建設,把管理創新作為支持企業可持續良性發展的核心元素。有說法認為,宇通的企業管理水平至少領先業內平均水平5至10年。
“體系創新”價值謀局
在客車行業,宇通是第一個提出“體系創新”理念的企業。客車企業由于自身特點,多數缺乏自主核心技術,通過不斷摸索積累,宇通不但踐行了自主創新的科學發展觀,而且還創新性地倡導中國客車業應走體系創新、集成創新道路。這其中,戰略供應鏈優化成為宇通“體系創新”工程的一個突出成果。
為了打造產品“零缺陷”,宇通從新產品試制、零部件入廠檢驗、生產過程等各個環節嚴格控制產品的質量,并且2004年在行業內率先通過了ISO/TS16949質量管理體系。它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全世界汽車行業的國際標準,宇通產品的質量開始比肩世界同類產品。由于客車行業具有較強的組裝性質,企業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自身產品的品質,更在于對供應鏈上下游體系的管理。這一點,宇通很早也預見到了。
2005年宇通在客車行業成立了首個產品認證部,負責開發新供應商,建設一支能力更強的供應商隊伍。經過兩年多對供應商的優化、開發,2007年宇通又啟動了整體供應鏈管理項目,目前主要的零部件供應商都是國內行業排名前列的。宇通選擇供應商也形成了一套完整、嚴格的標準和規范,優秀的供應商可快速提升并進入公司的配套體系,綜合能力較差的供應商則很快被淘汰出局。同時,宇通還在業內率先與德國ZF、阿文美馳等一流供應商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這些國際供應商的加盟,不僅為宇通過硬的產品質量進一步提供了保證,更加快宇通邁向國際化的步伐。
在完善供應商管理的基礎上,宇通逐漸認識到,供應鏈項目效果的最大化,來自公司整體業務模式的轉型,于是宇通實施了手術刀式的變革。為了使客戶價值最大化,宇通技術研發、銷售和供應鏈三大體系聯合行動,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分析判斷,設計出覆蓋市場80%需求的產品系列,實現了由產品被動改進到主動引導型銷售、從按訂單設計到按訂單生產的轉變。從供應鏈管理演化到業務模式整體轉型,重大轉軌的背后,是宇通跨越式發展、使企業能夠保持領先能力的戰略追求和魄力,也成為宇通自身價值創造的助推器。
超前理念立高行遠
中國客車究竟應該怎樣才能加快全球化之路?多位國內外專家認為,供應鏈優化、管理轉型、信息化建設將是客車行業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成功轉軌的不二法寶。在這方面,宇通再一次走在行業的最前沿。自2004年起至今,宇通以國際先進企業為標桿,全面啟動企業管理轉型和業務流程再造。這一超前行為在當時引起一片質疑。然而,事實勝于雄辯,幾年后,宇通式管理模式成為了大多數客車企業管理變革的樣本。
宇通的管理轉型涉及公司各部門、各層面,目的在于實現企業管理“從人治向法治轉變、從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從機會拉動型發展向戰略推動型發展轉變、從本土企業向國際化企業轉變”,大幅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提高員工的職業化水平。為了完成自我超越,宇通在更早的時期就陸續開始了一系列耗資巨大的基礎管理建設工作,包括戰略咨詢、績效管理等項目。這些在當年被視為“揮霍”的基礎工作,悄悄將宇通與同行的差距拉大。
企業信息化建設成為宇通管理轉型的另一條主線。“通過信息化建設拉動管理水平的提升,進一步提高企業競爭力”則是宇通實施信息化的基本準則。宇通從1994年就開始進行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2002年與IBM合作建立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次年實施的SAP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建立了整體覆蓋業務全方位的信息化平臺;2004年,宇通實施業務流程再造,建立了產供銷系統的聯動機制,實現了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統一;兩年后,宇通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實施,它以客戶服務網與客服中心為依托,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不僅如此,宇通的眼光還在于合作伙伴均是行業領袖,如和國際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公司合作打造管理團隊、與普華永道公司合作制定信息化發展的方向,與IBM進行企業轉型項目合作等。
企業在一個行業內達成領先之后該如何發展?“不應該滿足于這種領先,應該做行業中各種管理創新的發起者,為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這樣才能叫行業龍頭”。這就是宇通用行動做出的回答。
印象宇通:全球謀局者
君子謀定而后動。在企業中,“謀”更多的是指“理念”——先有理念后有行動,理念超前,行動才富有前瞻性。
這一顛撲不破的法則,在宇通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在管理創新和管理理念方面一直跑在國內最前沿的宇通,多年前就提出向世界先進企業看齊,絲毫沒有受限于中國客車行業相較于歐美的落后現狀。正是由于具備了世界性的眼光,宇通才以超前的決策和執行力,在科研投入、信息化建設、管理轉型、供應鏈變革上完成了一系列的大手筆,既成為國內客車技術標準升級的“標桿”,也鑄就了中國客車企業通過勤練內功做大做強的成功典范。在全新的“崇德、鼎新、協同”企業文化的熏陶下,宇通“軟實力”不斷增強,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創新進步競相涌流。
做一個學習型的企業,用創新讓核心競爭力存續,宇通無疑做出了榜樣。“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未來的幾年內,宇通,這個在企業管理水平上已接軌國際的中國客車領軍品牌,將以其全球化視野和理念謀變世界客車大格局。
相關鏈接
用設計戰斗機的軟件設計客車
今年3月底,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赴河南調研時,正好成為宇通“價值探索之旅”預演期間的第一批客人,在參觀中原本計劃的40分鐘行程延至90分鐘,劉鐵男臨行前向隨行人員感嘆說,“真沒想到,我們的民族客車工業也具有這樣的技術能力!” 吸引他的不僅是世界唯一專注于客車研究的試驗中心、電泳生產線等技術、工藝,更主要的是欣喜宇通在從理念到實踐上與世界一流水平接軌的步伐。
宇通在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創下了行業多個第一,這背后離不開其強大的科技研發實力和嚴密的流程管理能力,其中CATIA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客車制造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性型行業,品種多而批量小,每輛車涉及的零部件近萬個。根據傳統的二維設計方法進行零配件設計,產品設計一次成功率較低,并且設計周期長。為提升設計手段和效率,2004年,宇通客車在國內汽車企業中率先采用了行業最先進的設計軟件——CATIA,并在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將此軟件系統運用到新產品的研發過程中。
CATIA是法國達索飛機公司開發的高檔CAD/CAM軟件,以設計幻影戰斗機而聞名,已成為當今3D行業標準。通過電子樣車進行可視化的設計,設計人員在預裝配數字樣機的設計之初,就能更多地考慮維修的便利性、整體造型和客車結構的匹配性、車內人機工程的合理性,并及時檢查和修改設計中的干涉和不協調,通過多方面的評估、分析、檢測,提高了設計的合理性與新產品設計的可裝配性,使產品設計過程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這樣,在實車試制的過程中基本杜絕了設計和裝配不匹配的問題,加快了實車裝配的進度,并使產品的整車性能有了一個很大提高。
宇通ZK6129H系列是中國第一款利用CATIA軟件系統設計開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客車。與傳統設計和裝配流程相比較,由于運用CATIA節省了50%的重復工作和錯誤修改時間,在不到一年的設計時間內,宇通的設計部門就完成了ZK6129H電子樣車(除發動機以外)的100%客車結構設計、預裝配和實車的裝配、試驗。憑借出色的品質,ZK6129H在“2004中國商用汽車年度大獎”評選中榮獲“2004中國年度客車”大獎。
航天軟件開創客車設計新紀元,宇通被業界形象地喻為 “用設計戰斗機的軟件設計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