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政“變臉” 新能源客車市場該如何布局?
2015年新能源客車市場的發展如火如荼,根據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純電動客車累計產量達到68361輛,同比增長966%。11月份,國內純電動客車產量達到21804輛,比去年同期增長1613%,凈增量為20531輛。其中,6-8米純電動中巴車銷量居首,占新能源客車總產量的78%。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15年新能源客車市場進入了“大躍進”時期。截至目前,已經公布2015年產量數據的新能源客車企業多達50余家,其中17家企業全年產量突破千輛,新能源客車代替傳統客車指日可待。
時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仍需要依靠政策拉動以及財政補貼,還未進入到市場化為主導的發展軌道。按照國家政策規定,新能源汽車補貼將逐年下調。基于這樣的背景,面對已經到來的2016年,業內人士開始擔憂補貼下調是否會給市場發展帶來沖擊,新能源中巴車(6-8米客車)是否仍將持續熱銷,客車企業如何布局。帶著這些疑問,《新能源汽車新聞》記者采訪了多家客車企業內部人士,了解了他們對2016年新能源客車市場的發展預判。
“新政”變臉能否影響銷量?
進入到2016年,新能源客車的補貼政策開始“變臉”,客車企業想得到補貼,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根據《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標準》規定,純電動客車想要獲得國家補貼金額,不單只看車輛長度,還要在“續駛里程、單位載質量能耗”上拼實力。據了解,2016年的新能源補貼分為6個梯度,只有達到最高標準,車輛才可享有與2015年同等的補貼金額。
出臺這樣的補貼方式,業內人士不免擔憂,2016年新能源客車市場是否將受到影響?對此,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新能源客車補貼下調,整體銷量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不過,新能源客車市場增速不會改變,2016預計市場增漲幅度在20%-30%之間。”
與宇通客車負責人的觀點一樣,多數客車企業對市場發展持樂觀的態度。“雖然新能源客車補貼已經下調,但國家對新能源客車的發展還是非常支持的。”五洲龍集團國際營銷公司銷售副總經理楊帆表示。南京金龍品牌經理施文會認為,新能源客車補貼下調可以看做是政府的一種鼓勵機制。“企業如果想要獲得高額利潤,就必須考慮降低生產成本,并且還要加快研發具有高質量、高續駛里程的新能源客車。”如此一來,隨著各家車企的新能源客車質量不斷提升,市場發展將更具有競爭力。
雖然上述企業對2016年新能源客車市場的發展持有積極的態度,但宇通客車負責人也表示,補貼下調,勢必影響到對新能源客車購買的積極性。新政之后市場態度雖然樂觀,但對市場的波動仍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