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代表著“天更藍、地更綠”的銀隆新能源公交車正式駛入北京,代表著北京公交訂單的交付已經完成,旺季生產攻堅戰獲得階段性的勝利。
在這場攻堅戰中,銀隆涌現了無數艱苦奮斗、努力拼搏的銀隆人。
沖鋒在前,20000+微信步數的努力
李工在銀隆工作已有7年,現在是總裝車間玻璃安裝的工位長。旺季生產期間,同事經常說李工是“一個人頂三個人用”。
“由于工作內容涉及的生產線不在同一車間,生產進度又比較緊張,有時候只能一次次地來回跑。旺季生產期間,我每天的微信步數都在2萬步左右。”李工頗自豪地說。
與李工一樣,吳工每天也要走上2萬多步。他的2萬多步,是每天在生產線上巡線巡出來的。吳工是位年輕的95后,在銀隆工作了3年,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作為底盤車間電池安裝組的工位長,為了保證產量,吳工每天都會針對產量做工作計劃,為團隊制定當天的工作目標和任務,嚴格要求自己和團隊,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穩中求穩,1個電池1根線的排查
電池安裝之后,產品生產便來到賴工所在的生產線。賴工是底盤車間高壓調試組的工位長,在銀隆工作了近5年。高壓調試危險性較高,需持證上崗,而賴工除了上崗證外,還持有高壓電工證。
他說:“電池電壓達到600伏上下,是很危險的,所以多學點,工作認真點,自己和公交車都更安全。”
由于技能過硬,賴工負責不少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一旦出現問題,他總是第一個到達現場。除技術含量較高外,高壓調試工作還十分繁瑣。
“如果出現某根線內部斷開的問題,就需要逐個電池、逐根線去排查,幾十根線,最久的一次耗時兩天才解決。”賴工說,“但是,一定要把產品做好,不管花多少時間!”
留在最后,13輛調試檢驗的記錄
入庫是調試車間的最后環節,也是整個生產流程的最后一個環節。孫工是入庫小組的工位長,他說:“只有我們檢驗合格的產品才能出現在客戶的面前,在這個崗位,不容許有問題的。”
今年是孫工在銀隆的第6個年頭,豐富的工作經驗使他在入庫調試檢驗時事半功倍。
為了保證北京公交訂單交付,在生產沖刺階段,不管多晚,孫工都是最后一個離開的。入庫小組最高的記錄是一天檢驗了13輛公交車,孫工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孫工說:“很多表面的零部件,我一眼就能看出是不是合格。方向盤里的螺絲沒擰緊,外面是看不到的,我伸手進去一摸就能知道。有時候,我檢驗一輛車只需要半個小時。”
在北京公交訂單生產攻堅戰進行期間,涌現了無數像李工、吳工、賴工和孫工這樣平凡又奮斗的銀隆人。
他們表現出了不屈的意志和攻堅克難的精神,為打贏旺季生產攻堅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北京公交訂單沖刺生產攻堅戰中最可愛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