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濤:三年回歸二線領軍品牌 恒通要走差異化道路
【第一商用車網 原創】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改革創新成為主旋律的今天,作為擁有77年造車歷史的企業,恒通在2016年也來到了轉變的路口。
在近日舉行的重慶恒通客車新品展示會上,第一商用車網記者采訪了恒通客車總經理何濤。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位從2015年10月正式上任的“大當家”,在幾個月的時間里為恒通制定了一系列計劃,并帶領恒通在2016年走上改革之路。他在開拓市場的同時點起了上任后的第一把火,而且這把火現在燒的正旺。
走差異化 三年回到二線企業領頭羊行列
何濤在采訪中提出,今后三年,恒通要實施三步走的戰略,用三年時間實現包括質量體系、采購體系、技術中心在內的全面創新提升,“總體思路是2016年改變、2017年奮斗、2018年發展;到2018年達成‘一線偏下、二線領軍客車品牌’的戰略目標。”
然而,無論哪一階段,走差異化道路,堅持快充路線,突破三線及以下城市,都是恒通未來的發展重點。
實際上,對于新能源快充路線,恒通是國內最早提出的企業,早在2011年,恒通就率先在業內推出10分鐘快充式新能源客車,并批量投入到重慶等地區運行。“在新能源方面,恒通一直以來都是采用快速充電的產品發展模式。受市場環境影響,2015年恒通也在慢速充電模式方面有所涉及,但快速充電模式一直是恒通所追求和提倡的。”何濤認為,經濟性是快充模式在新能源領域的優勢,“我主張采用快充的模式,因為對公交公司來說,雖然受到一些政策補助,但盈利依然是其重要的購車驅動力。從經濟性而言,快充是公交盈利的保障。”
6—8米新能源車是重點
為了更好地走出恒通自己的差異化道路,實現三年中期目標,何濤提出,針對未來三年的重點市場,恒通要把6—8米新能源車列為主推產品。
何濤認為,從盈利角度來看,如果沒有政府的扶持補助,很多公交公司都不愿意采用10米及以上新能源公交車。“以重慶公交為例,從2006年重慶開始推行純電動公交,到現在10年的時間,推廣總數量不超過72輛。我們通過對市場的了解發現,大部分公交公司對純電動客車的接受范圍在6—8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