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北汽EV200" 開啟充電新模式
伴隨著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無人駕駛和汽車共享的發展趨勢,汽車的充電如何解決呢?我們相信,汽車充電未來的方向一定是無線式充電。就像WIFI代替網線,4G代替電話線一樣。未來汽車充電將實現全自動化,全程無須人工操作,無人駕駛汽車在完成行駛任務后將自動尋找最近的可用充電樁進行自動充電和計費結算,然后根據指令到達下一目的地繼續執行任務。
相較有線充電樁,無線充電樁具有更多優勢。李偉彬接著介紹道:首先,最大的優勢是便捷,即停即充,無需人工拔插充電槍。其次,無線充電樁體積小,只需建在原車位上即可,無需征地建樁,只需把接收模塊裝在車上,發射模塊埋在地下,汽車停靠期間即可自動充電。再次,在安全性方面,因無線充電樁其非物理接觸充電的特性,能有效避免雨雪天氣或人為誤操作所帶來的觸電風險。此外,相比集中建設的有線充電站,無線充電樁可以更靈活的分散式建設,無需引入專門的電網線路,減小建樁對電網帶來的沖擊,而且無線充電樁與有線充電樁制造成本接近,但綜合建設成本要遠低于有線充電樁。所以無論是便利性、安全性,還是經濟性上,無線充電樁都具有很大的優勢。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成熟,相信無線充電樁的普及指日可待。
當記者問到無線供電在其它領域的應用時,李偉彬介紹,無線供電未來可在許多行業應用,比如手機芯片、家電、智能家居、航空航天、智能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建設等。典型的應用案例如:無線供電AGV小車、無尾廚房、無線供電桌面、無線供電機器人、無線供電心臟起博器等。無線供電將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甚至,我們可以想象未來家里所有電器都不再需要電線,電器進入無尾時代,我們真正的像WIFI一樣用電。
當被問及無線充電電磁輻射安全性的問題時,記者被帶到汽車旁,工作人員拿來一個電磁場測試儀對正在無線充電中的車輛進行現場測試。車內測試結果為0.01-0.05微特,在靠近充電裝置檢測到的磁場強度最高值20微特。只要檢測儀器離開充電裝置五六厘米,輻射就瞬間掉到了零點幾微特,遠低于國家標準。李偉彬解釋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推薦的國際非電離輻射保護委員會ICNIRP1998和ICNIRP2010的標準,只要磁場強度不超過100微特斯拉,在此范圍內的極低頻電磁場對人體無害。近期我們正準備將設備送到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檢測,檢測報告后續也會公布給大家。”
據介紹,中惠創智無線供電技術有限公司是全面掌握點對點、平面式、軌道式及三維立體空間無線供電技術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注冊資本5000萬元,現有技術研發人員60余人,其中博士5人、碩士20人、高工10人。在煙臺總部建有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研發中心,在深圳公司建有電磁兼容標準化實驗室。公司現有專利技術50多項,正牽頭組織成立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創新產業聯盟,建立自主可控的無線供電關鍵共性技術體系和上下游生態產業鏈,牽頭或參與制定國內和國際標準。公司獨創的ZHCZ-M三維立體空間無線供電技術芯片及系統取得革命性技術突破,于2012年獲得世界紀錄,并取得多項發明專利,該技術通過國家科技成果評價,經權威專家論證評定為技術水平處于國際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