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重卡合資現狀:車型走向高端 利于開拓海外
我國卡車市場的合資起步雖并不晚于乘用車市場,但在發展過程中卻并未形成合資品牌獨霸天下的局面,反而是自主品牌步步為營。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于重卡在我國屬生產資料范疇,用戶渴望在重卡的生命周期內獲得更大的利益,而進口重卡的價格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也并不鮮見,即便是早期引進國內生產的合資車型,比如中國重汽和沃爾沃組件的濟南華沃,其國產車型價格也是本土品牌的3倍左右,這使得用戶在選購重卡車型時對合資產品望而卻步。
在經歷過幾次并不成功的合資之后,國外重卡巨頭不得不向中國的國情妥協,這也使得在新一輪的重卡潮中,中方得以享有更大的話語權。
2004年-2013年GDP增長率變化情況(單位:%)

從1993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1992年和1993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42.6%和58.6%,投資需求與消費需 求均出現了膨脹。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我國出口遭受重創,在此背景下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轉為擴大內需。在此期間,盡管經濟實現了“軟著陸”,但經 濟的增長速度卻大幅降低,為此,國家不得不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從1998年起,我國實行了近6年的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刺激投資拉動內需。
2004 年初,經濟繼續保持良好勢頭,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由于從這年開始各級領導班子開始換屆,各地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基建投資熱潮。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在國內經濟面臨下滑風險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推出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2012年經濟危機再次爆發,我國經濟仍舊面臨下滑風險,2013年新一屆中央政府上任后力促經濟轉型并推出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規劃,盡管如此,從長期看中國的經濟仍然向好,但短期之內下行的壓力依然巨大。
2004年-2013年11月公路貨運量(單位:億噸)

與宏觀經濟的下行不同,國內的公路貨運量近年來持續增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國內重卡,特別是服務于物流行業的高端重卡的銷售。
放開股比對我國重卡市場的影響
由于我國的重卡市場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短期內價格偏高的高端重卡仍然很難占據市場的主力,但由于我國對環保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重卡用戶對于舒適性的追求日益提高,因此,汽車合資企業股比的放開對我國的重卡市場主要會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中方收益降低,話語權減弱
股份代表對公司的部分擁有權,控股指掌握一定數量的股份,以控制公司的業務。某一機構持有股份達到50%以上或足以控制該股份公司的經營活動。